1977年2月,黃豆豆出生于浙江溫州,談起這個自己名字的由來,豆豆說是因為喜愛跳舞的父親在舞臺上就如一顆黃豆一樣,跳過來跳過去,所以,“黃豆”的兒子就叫做“黃豆豆”,黃豆豆因此得名。黃豆豆自爆小時候非常頑皮,永遠是老師家長眼中的淘氣包,但只有在跳舞時,黃豆豆才會非常專注非常投入。
關鍵的三公分
在黃豆豆剛開始學舞蹈的時候,經歷了許多坎坷和波折,因為舞蹈教育對人的身材要求非常嚴格,相信人的身材比例決定了這個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專業的舞蹈演員。因為身材比例的原因,豆豆曾三次考學都未成功。于是豆豆的父親就想出來一個非常規的方法。豆豆的父親在工廠做了一副鐵環掛在家中的門梁上,每天豆豆下課回到家后,豆豆父親就讓豆豆倒掛,把豆豆的雙腳套在鐵環的圓環上面,想用這樣的方法把豆豆的腿拉長。這樣堅持了三四個月后,不知道是因為這個方法真的奏效了還是青少年時期自身的生長,豆豆的雙腿竟真的比原來長長了三公分,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公分,最終能讓豆豆通過身材比例的考試,進入上海舞蹈學校學習,可謂“關鍵的三公分”。
1989年,終于傳來上海舞蹈學校要面向全國招生的消息,這時,豆豆的下肢經過酷烈的改造,已經比上身長了12厘米,終于達到了專業舞蹈演員的標準。于是,母子倆又揣上盤纏,向上海進發。黃豆豆從6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從12歲至18歲,黃豆豆在上海舞蹈學校民族舞科進行了系統的學習。舞校的6年,黃豆豆的舞藝突飛猛進,他的舞蹈《海燕》、《奔騰》,榮獲上海市首屆民族舞比賽第一名;1993年在中外舞蹈高手云集的第15屆“上海之春”比賽中獲得優秀表演獎。由世界知名的一批舞蹈家組成的評委會對黃豆豆的表演只有一句評價:“他是中國近年舞蹈教學中最可驕傲的作品。”1995年,18歲的黃豆豆從上海舞蹈學校畢業后來到了上海歌舞團。
從1995年至今,黃豆豆囊獲了國內及國際級重大舞蹈比賽金獎及大獎,他曾連續兩屆獲得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金獎;第三屆全國舞蹈比賽古典舞表演金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第十一、十二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獎;全國文聯“百名優秀青年藝術家”稱號;上海市“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稱號等。2011年榮獲由中國國家藝術研究院授予的“首屆中華文藝獎青年獎”。2012年榮獲“上海文藝家榮譽獎”。
跳得最男人的舞者
古人說“三十而立”,三十歲之前的黃豆豆是幸運的,在自身的勤奮努力之下,他憑借著陽剛灑脫、情意并茂的代表作《醉鼓》、《秦俑魂》、《周朝六舞圖》,以及舞劇《蘇武》、《閃閃的紅星》等作品,不僅成為中國舞蹈界一顆耀眼的明星,更以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中國接旗儀式上的舞蹈《中國功夫》等表演,蜚聲國際舞臺,成為舉世聞名的舞蹈家。他近年來連續地、高密度地在國際舞臺上的頻頻亮相,使得中國舞在國際舞壇上聲譽大振。而黃豆豆的志向是:飛躍在世界的舞臺上,將中國舞蹈帶向全世界!
在人生的而立之年,黃豆豆站立在世界的舞臺上,不僅是表演者更作為舞蹈編導的他,展現對舞蹈的用心詮釋。從十二歲開始跳舞到現在,完成了一個舞蹈演員到一個創作型舞者的完美蛻變,他在國際國內舞臺上探索著實現著自己的夢想。2006年,他與眾多世界級藝術大師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合作歌劇《秦始皇》,他集編舞和首席舞者于一身;2007年,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他既是導演又是編舞;2008年,他卻放棄了多部國際合作的劇目,多次赴四川災區參加慰問演出;2009年美國百老匯第一次向中國舞蹈家熱情相邀,他成為音樂劇《李小龍》的編舞;同年,法語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世界首演引起轟動,他是全劇的編舞,是主創團隊中唯一的中國藝術家;2010年上海世博會,他擔任了上海世博會最重要的演出之一、世博主題秀《城市之窗》的舞蹈總監并成為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閉幕式演出的編舞及領舞;2011年7月參加了“慶祝****成立9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旗幟》”,擔任《保衛黃河》的領舞……
有句古話叫做“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在黃豆豆心中,舞蹈可以直接跨越語言和文字,在同一空間里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作為一名中國的青年舞蹈家,黃豆豆的創作方式越來越國際化,但作品的藝術內涵卻越來越中國化。黃豆豆說,當他站在世界的舞臺上,面對著世界各國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舞者的時候,他會很強烈地感受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會情不自禁地去挖掘中國文化瑰寶,把中國舞蹈、中國文化帶向世界。
傳統愛情與溫馨家庭
黃豆豆與妻子粟奕,兩年的好友,三年的戀愛,八年的婚姻,兩人相知相愛,更一起體會成長的百般滋味。黃豆豆已成為舞蹈家的杰出代表,粟奕則放棄了原本的“女強人”之路,成為豆豆的藝術知音和他夢想的最大支持者。在兩人結婚后不久,就決定拿了獎學金一起去美國學習進修。到了紐約后學校負責人給了一張地圖和一把鑰匙,之后便是兩個人一起在陌生的國度里相依為命刻苦學習的日子。那個臨時之家頗為簡陋,生活清苦,但兩人卻都在努力為理想打拼。兩個人每天捧著《TIME OUT》,看那上面詳細的劇目介紹、劇院地址和票價,選擇要看的劇目。半年時間里,夫妻倆每天轉戰在各個劇場,有時一天看兩部。有時看完一部,豆豆就跟粟奕討論,兩人都沒看懂,第二天就去買報紙來看分析評論,然后再買票進去看。與此同時,豆豆又在美國芭蕾舞學校接受學院派的超負荷訓練,每天豆豆的腳都像灌鉛一樣沉重,上幾步臺階都痛得抬不起腳。晚上又買了站票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看歌劇,三個小時站下來,原本酸痛的腿更是不堪負荷。幸福的是,那時粟奕每天都會為他燉營養湯品,為他做按摩,粟奕是他的總后勤,為他鼓勁。這種相濡以沫,讓兩人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難分難舍。
從2012年開始,兩人世界又多了一位新成員,黃豆豆也增加了一個新的角色——父親,女兒豆芽,活潑好動,和豆豆長的一模一樣,簡直就是女版的黃豆豆。對于女兒的未來,豆豆坦言不愿女兒練舞。在豆豆看來,原因很多,不僅僅是因為練舞的過程很辛苦、會受傷,而是舞蹈的那種枯燥,每天都要不停地練周而復始地練,就像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較量。多年的舞臺生涯讓豆豆感覺最難攻克的不是某一個動作;不是身體的傷痛;更不是璀璨燈光下的輝煌,而是“心”。當一名藝術家傾入所有心血去完成一個作品的時候,作品本身已經不是一個技能的體現而是創作者的心情感悟的呈現,豆豆的每一段舞蹈都代表那個時期自己的人生階段,是否能用舞蹈把那時的自己和對創作的理解充分地向觀眾表達出來、“心”里的東西能不能打開,是隨著年齡增長和一個人思維模式和層次的不斷深入才能夠達到的。
豆志飛舞的中國舞魂
作為中國舞蹈的代表人物,黃豆豆認為中國民族舞其實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它融合了民間舞蹈、戲曲舞蹈等諸多元素,往往體現了中國文化“禮樂文明”的特征。但就對舞蹈的觀念而言,舞種的區分是次要的,無論芭蕾、民族還是民間舞蹈,最終強調的都只是“舞蹈語匯”。而舞蹈更應該是對我們中國文化藝術的認識和思考,是同觀眾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所以豆豆希望自己的舞蹈是“中國舞”而不僅僅是“民族舞”。在他看來,“民族舞”是一個舞種,而“中國舞”則是一個獨特的文化概念,一種特定的文化載體。它傳承著中華文化,又通過當代人的視角去了解、審視、認識中國精神。
黃豆豆自小喜歡武術和戲曲,尤其“中國功夫”是在西方留下深刻印象的東方符號。他想通過借鑒戲曲、武術的動作,把中國舞、當代舞、現代舞、芭蕾綜合在一起,創造全新的樣式,豐富自己的舞蹈語言,甚至希望提煉出一種個性的肢體語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題材上,也希望能選擇具有濃重歷史感的人物、情節,從而追求一種典雅靈動之余又不失豪放大氣的開闊之美。豆豆覺得傳統的中國古典舞如同文言文,他希望用這種提煉出來的世界性的語言,把古典舞的意境翻譯出來,讓全世界明白。他想要傳達的是中國的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近年來黃豆豆參加眾多國際性演出,展示中國舞蹈的魅力,同時他也參與了以多元、跨界的藝術形式創作的作品,如歌劇、音樂劇、音樂大典等創排,也參與了一些戲劇表演,甚至涉足音樂、電影等領域的跨界的創作與合作。黃豆豆覺得跨界多元的合作,給他的創作帶來新的熱情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