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源自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兒”,因飽受舊社會的迫害而成為少白頭,人們叫她“白毛仙姑”。
芭蕾舞劇《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團的經典之作,自1964年首演至今,她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光陰,芭蕾舞劇《白毛女》在這五十年的光陰中走過恰是我國的芭蕾藝術從無到有、從傳承到發展的漫漫創新實踐之路。
上海芭蕾舞團成立于1979年,芭蕾舞劇《白毛女》則誕生于1964年,是上海芭蕾舞團的前身:上海舞蹈學校的師生們,根據同名歌劇集體創作改編而成,上演后引起了全國轟動。《白毛女》曾榮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像獎并久演不衰,至今已上演1700余場。從那時起芭蕾舞劇《白毛女》便舉起了中國芭蕾的本土化大旗,成為一代國人心中的永恒經典。《白毛女》作為嘗試芭蕾民族化的重要作品之一,為上海芭蕾舞團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確立了上海芭蕾舞團在國內的地位。
上海芭蕾舞團從《白毛女》起步,經過五十年的藝術實踐,不僅創作改編了《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葛蓓莉婭》、《仙女》、《胡桃夾子》、《吉賽爾》、《堂·吉訶德》等世界經典芭蕾舞劇,還創排了《白毛女》、《梁山伯與祝英臺》、《花樣年華》、《馬可·波羅——最后的使命》、上海大劇院版《胡桃夾子》、《簡·愛》等原創舞劇,以及《清風舞影——巴蘭欽芭蕾舞蹈詩》、《歡樂頌——芭蕾精品晚會》和《舞之魅——現代芭蕾精品》等保留劇目,深受觀眾歡迎,逐漸形成了上海芭蕾舞團優雅細膩、博采眾長的“海派藝術風格”。
舞團除了每年在全國各地的巡演,還陸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挪威、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芬蘭、韓國等國家和香港、臺灣、澳門等地區近百個城市演出,向世界各國民眾展示中國芭蕾舞劇獨特的魅力,有西方媒體報道:“來自于中國上海的芭蕾像中國的瓷器(China)一樣精美”。
建團以來,上海芭蕾舞團的青年演員在各類國際比賽中斬獲獲了37枚獎牌,其中包括中國第一個雙人大獎、第一個芭蕾“奧林匹克”金獎。目前,上海芭蕾舞團以優質的專業條件和規范的職業要求,與海內外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建立了廣泛友好的合作關系,并以演繹風格迥異的芭蕾舞作品得到中外藝術界的好評。
2015年6月27日,芭蕾舞劇《白毛女》上海芭蕾舞團扛鼎之作在北京再度上演!讓我們跟隨《白毛女》的熟悉旋律重溫往日的紅色記憶,感受芭蕾藝術的經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