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能夠幸運地將自己的愛好變為職業,每天都做著最幸福的事。但是,世界上還有一些人,他們將自己的一生所愛,細細珍藏。曾嘉奕就是如此,這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并沒有讓舞蹈成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但他卻將舞蹈之“光”,盡情地播灑在人生之中,他,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著對舞蹈的“愛”。
無舞不歡
曾嘉奕從9歲開始正式在廈門學習標準舞,由于出色的外形條件和良好的悟性,這個性格外向活潑的男孩自學舞以來,就一直有著不錯的成績。需要給大家透露一點的是,曾嘉奕小時候的第一個舞伴,正是我們目前非常熟悉的職業組標準舞選手雷瑩。“初二的時候,我的舞伴去了專業院校,當時的我對于未來還不太確定,家人也考慮很久,說要不再多讀幾年書吧!”就這樣,曾嘉奕沒有選擇進入專業院校從事舞蹈學習的這條道路。盡管如此,他的舞蹈人生,并沒有從此中斷。
“初中畢業后,憑著舞蹈的特長,我進入了廈門的一所重點高中。”曾嘉奕說,如果不是因為舞蹈,他也不會進入這樣一所學校,可能也就不會有之后的精彩故事了。高中時,曾嘉奕考上了新加坡的一所全額獎學金的學校,后來去到新加坡,他也從來不曾放棄舞蹈。“我在新加坡又開始跟著老師學舞蹈,拉丁舞和標準舞都跳,盡管當時課業繁重,但還是一直堅持,因為我就是個無舞不歡的人!”
曾嘉奕參加了新加坡學校的舞蹈隊,除了體育舞蹈外,現代舞、街舞、芭蕾舞各類舞種他都接觸,“因為跳街舞不需要太大空間,有段時間我都跳瘋了!地鐵、公交車甚至排隊的時候都在跳!”
一條不一樣的路
2010年,雷瑩在廣州亞運會上奪得了金牌,昔日小伙伴取得的優異成績讓曾嘉奕感觸良多,“哈哈!當時我特別自豪,到處跟人炫耀了好長一段時間呢!”其實,在高中畢業后,用曾嘉奕自己的話說,“我又走了一條不太一樣的路。”喜歡挑戰,不愿意待在原地的曾嘉奕決定離開新加坡,成績優秀的他順利考上了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再次開啟了自己人生的新旅程。
對曾嘉奕來說,選擇去圣地亞哥還有一個原因,“因為這里的氣候很像廈門!”包括新加坡也是,熱帶城市的氣候總能給這個喜歡陽光和海灘的大男孩以親切感,“我們學校本身體育舞蹈的校隊就非常強大,而且當時我很喜歡的一支街舞隊也離學校很近,后來我加入了他們。”來到了美國,在曾嘉奕的字典里,“舞蹈”兩字仍舊是那么重要。
在美國的大學生活,曾嘉奕說:“就是用四成的時間在讀書,六成時間在跳舞。” 每天課程結束之后他都要花上4到6個小時進行舞蹈訓練,練完之后,早上又開始去學習,因為還要準備考試。“我覺得自己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曾嘉奕笑著說,“這世上有一些人能把愛好當成職業,他們是非常幸福的;而除了職業之外還能有自己的愛好,我屬于這類人吧!舞蹈慢慢成為了我解壓的一種方式,也成為了我自己的一部分。”
邊跳舞,邊敲鍵盤
主修數學和金融的曾嘉奕,大二時因為對金融的興趣,就利用上學期間的空檔去到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大二暑假的時候,曾嘉奕在香港為自己找了兩份實習的工作,一直希望能從事金融業的曾嘉奕曾自費飛到紐約,每天給各類投資銀行發上百封郵件,“最后我順利拿到了兩家公司的暑期實習資格,其中有一家就是我后來決定去的瑞士銀行。”
在瑞士銀行,十周的實習時間,一周平均工作120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曾嘉奕是如何扛過去的呢?“那個時候每天都得睡得很少,但是我有個苦中作樂的法寶——跳舞!”當半夜辦公室里其他人走光了時,他就會放點音樂,“邊跳舞邊敲鍵盤!別人都去健身房,而我的解壓方式就是跳舞。”
“讓舞蹈陪我走下去”
其實,至今仍會有些人問曾嘉奕,這么喜歡跳舞,也如此有舞蹈的天賦,最終卻沒能走上專業舞蹈的道路,遺憾嗎?“舞蹈對我人生的幫助是巨大的,但我并不后悔沒有把它當做一個職業。”曾嘉奕坦誠地說,“以前的確糾結過,但現在我明白了,當不當職業并不是那么重要,因為我和舞蹈之間從未分開過。”
的確,在曾嘉奕的人生中,有這樣一個永遠都不會“膩”的愛好是幸福的,“我覺得我成功地在舞蹈和學業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我很幸運。”不僅如此,曾嘉奕最好的朋友,都是通過舞蹈而結識的,而從小的舞蹈啟蒙老師嚴小玲,則是曾嘉奕特別想要感謝的人。“是嚴老師領著我走進了舞蹈的世界,她的師德和做人的品德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質樸道理。”曾嘉奕每年回廈門的時候,都會去找嚴老師敘舊,“嚴老師對我來說不僅僅是老師,她還是我的家人。”
現在,曾嘉奕已經逐漸明晰了自己未來事業上的方向,這個優秀且充滿了正能量的大男孩,永遠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挑戰,但是對他來說,有一件事情是不會變的,“就是我的人生,注定會一直由舞蹈陪伴著走下去。”
(本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