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群星獎”,陜西共選出12件作品進入全國決賽、復賽,這12件作品均為原創作品,分為音樂類、舞蹈類、戲劇類、曲藝類四大類,陜西地域風格明顯,嘗試通過多種藝術手法實現“講好陜西故事”的初衷,節目得到了專家認可,舞蹈類作品更是將陜西民俗融入舞蹈之中,舞出大美陜西。
群舞《歲月拴馬樁》
演出單位:陜西省藝術館 志丹縣文化藝術中心
群舞《歲月拴馬樁》表現了一位當代大學生望著情牽歲月、歷史遺存下的拴馬樁,思緒穿越時空,飛越千年。展現了關中馬幫漢子們為了生活,艱難跋涉,堅定走向遠方。同時又反映出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該作品確定入圍全國“群星獎”決賽。
《面花花》
演出單位:陜西省藝術館小明星藝術團
面花,又稱“花饃”,是流行于我國北方的一種民間面塑藝術品,是我國獨具特色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關中又被譽為“八百里秦川”,盛產小麥,面花習俗十分盛行。舞蹈《面花花》取材于關中民俗中的“滿月面花”,反映外祖母為出生滿月的外孫做面花、送面花的情景,有賀喜、祝福的意味,也祈愿小外孫像面花一樣白白胖胖,喜慶吉祥。舞蹈作者從捏面花、蒸面花、送面花等生活細節中獲取創作靈感,提煉舞蹈語匯,將生活與舞蹈巧妙融合,把“滿月面花”生動傳神地再現在了舞臺上。
群舞《漢江妹子》
演出單位:石泉縣文化館 安康市群眾藝術館
舞蹈作品《漢江妹子》講述一群年輕姑娘提著竹籃,結伴行走在山間小路上,去往美麗清澈的漢江畔洗衣裳。一個年輕的母親一邊要照顧背上的孩子,一邊忙碌著洗衣裳,同行的姑娘們爭先恐后的去幫忙,慢慢在其樂融融的勞作嬉戲中,伴隨著夕陽,幸福地沿著山間小路走在回家的路上,和諧畫面,直入人心。此作品以陜南民族民間特點為主要表現形式,展現了生活在漢江邊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對漢江情懷的熱愛,同時也體現了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