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舞蹈沒有個人風格,但在現(xiàn)代舞中,你能發(fā)現(xiàn)你自己”,這是很多學習過現(xiàn)代舞的人最常說的話,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舞與其它舞蹈的最大區(qū)別以及它獨特的魅力所在。
現(xiàn)代舞進入中國已經有一段時期,但是對于現(xiàn)代舞的普及和認知還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過程。畢竟現(xiàn)代舞是一門全新的舞蹈形式,無論是對有基礎的舞蹈專業(yè)學生還是無基礎的現(xiàn)代舞愛好者,對現(xiàn)代舞的學習都是要從零開始。現(xiàn)代舞又正是一門非常包容的學科,接受任何職業(yè),任何背景,任何基礎的學生學習。因此為了更好更快地進入一門新的舞蹈形式,了解掌握現(xiàn)代舞的基本常識和技術要領對現(xiàn)代舞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
一、現(xiàn)代舞訓練應具備的條件:
1、學習者應是心智成熟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有很大的空間是需要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對舞蹈進行充分的思考。
2、清楚老師所提供的動作練習不是被模仿的標準模式,而是一種方法去啟發(fā)幫助如何認識和掌控自己的身體。
3、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探索挖掘出自己的個人特色,在表演上能夠應付不同風格的要求。
二、現(xiàn)代舞訓練的內容及方式方法
現(xiàn)代舞的訓練內容一般分兩部分進行,分別是現(xiàn)代舞技術和即興。
1、現(xiàn)代舞技術
現(xiàn)代舞的技術訓練與以往的舞蹈訓練有所不同,首先體現(xiàn)在穿著上,現(xiàn)代舞是為反抗傳統(tǒng)芭蕾僵硬、刻板的模式以及解放舞者受到禁錮的雙足而起的,因此現(xiàn)代舞的技術課通常是光腳上課,衣著以輕松,自由擺脫任何妨礙身體束縛的裝束為主。其次,現(xiàn)代舞的技術訓練分地板部分、站立部分及流動的變化。部分流派也會借助于把桿,以便初學者保持平穩(wěn)。每一種特定技術流派,都會依其主要的動作呈現(xiàn)而形成其特殊的形式風格,如:Graham Technique技術,Humphrey Technique技術,Limon Technique技術,Horton Technique技術,Release Technique技術等,以及依授課者個人特色而設計的自由形式。
(1)、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技術
以收縮與延伸為其動作原理,技巧訓練注重于收縮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動力,再將此動力發(fā)放以延伸動作至更遠、更高、更長。地板訓練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動作以重心移轉、平衡及延展為主;流動組合以走、跑、跳、轉以及三拍子的變化為主要的訓練訴求。
(2)、韓芙莉(Humphrey Technique)技巧
以跌落與復原為其動作原理,技巧訓練以擺蕩與重心轉換所產生的動力為主,形成“起動-滯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動作循環(huán)。韓芙莉的動作訓練模式,也可以引申至宇宙萬物間周而復始的現(xiàn)象,是為舞蹈技巧訓練蘊含人生哲學的重要范例。
(3)、李蒙(Limon Technique)技巧
李蒙為韓芙瑞的嫡傳弟子,其技巧訓練原理建基于韓芙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個人的鉆研心得。除了保留以擺蕩與重心轉換的“跌落與復原”基礎外,李蒙技巧更加強調動作的圓滑順暢,以及肢體各部位的分解動作練習,李蒙視肢體各部位為單一樂器,當全身活動時,就猶如一場交響樂一般,多種樂器共同演奏動人的旋律。
(4)、何頓(Horton Technique)技巧
何頓是著名黑人舞蹈家艾文·艾利的啟蒙老師,在何頓死后,艾利成為何頓技巧的主要繼承人。何頓技巧注重肢體線條的延伸、拉長,也試圖挑戰(zhàn)人體平衡的難度,因此多有單點著地而其它肢體部位朝反向伸張的動作訓練。何頓的動作靈感多數來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遺跡的形象,例如古埃及的二度空間式壁畫中之形體,便演變?yōu)槠浠緞幼饔柧氈弧?br />
(5)、放松技巧(Release Technique)
放松技術發(fā)源于60年代的美國紐約市下城,由當時活躍于杰德森教堂的年輕人,不斷探索與實驗肢體的潛能,經由接觸即興衍生而成的形式。肢體的活動形態(tài)與動作的動力既不過度使用,也不全然放松,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續(xù)不斷的精力,使得肢體從某一動作延展至下一個或數個動作。活用運動生理學及解剖學的知識,延展技巧可以使肢體在最省力的狀況下,讓全身的骨骼、肌肉貫連合一,完成一連串的肢體動作。
(6)、自由形式(Free Form or Eclectic Style)
流派形式的現(xiàn)代舞技巧訓練逐漸受到前衛(wèi)舞蹈藝術家們的批判,因此形成了以自由發(fā)揮作為動作訓練的主要形式。這種形式著重突顯教授者的個人風格,以及在肢體訓練時對時間、空間及能量的各種探索,通常是從各種動作動機中衍進而成。
在學習現(xiàn)代舞技術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身體機能調節(jié)到最飽和的高度,達到收放自如。尤其是對氣息的訓練對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無論哪個流派,氣息都是最基礎的開始。訓練初期可以先做一些地面上的氣息單一練習,隨著練習的程度再逐步加入難度,這樣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學起來就快了。
2、即興
即興這門課程打破了原有的傳統(tǒng)學習模式,與其他課程區(qū)別在于,以前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大腦處于停滯狀態(tài),只用支配四肢學習動作就可以了。而動作的要求也是一成不變的,如:古典舞中的手位,該在哪就在哪里,手的位置高一點或著低一點就不對了。民間舞也同樣如此。但在現(xiàn)代舞的課堂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合適與不合適。并且在即興的練習中,需要不停地轉動腦子,充分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尤其是初次接觸學習現(xiàn)代舞的學生,能夠練習即興的時間并不多,而對于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若是反映不夠快或是沒及時地消化,便不能較快地掌握和應用這些知識。
因此,每節(jié)課的訓練都是層層遞進,所學內容也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外表看似在“游戲”,但若要是沒能夠明白用意和練習的目的,那就真跟玩游戲沒有任何區(qū)別了。學習現(xiàn)代舞即興,更多的是在練腦。尤其是初學者,每當做練習時,都有必要思考一下所學過的知識點,在腦中快速篩選出能夠與這次練習有密切相關的內容。思考的時間很短,需要瞬間就能夠反映出來。否則,就不叫即興了。有時在即興的訓練中還需要與他人進行配合。訓練人與人、身體與身體之間的默契、互動來進一步提高身體的多種可塑性。
總之學習現(xiàn)代舞這門課程是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即便是具有多年舞蹈功底的學生在初學現(xiàn)代舞時都會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困難和疑問。畢竟是重新認識一種不一樣的運動方式,學習不同的舞蹈風格,以及探索一種未知的身體可能性。這就需要初學者們帶著一顆探索,感知,包容,接受新事物的態(tài)度,并持之以恒地來學習現(xiàn)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