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晚,本周“周一大講堂”邀請到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導許薇博士,與大家談談《舞蹈、文化與審美》的話題。記者看到,當天臺下聽眾中女性占絕大多數,不少人還掏出手機,拍下許教授現場示范的優美舞姿。
據了解,周一大講堂”由市委宣傳部、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市委黨校聯合主辦,至今已舉辦了65期,受到廣泛好評。“
舞者背后的付出驚人
“專業舞者的自身條件要求是比較高的,必須達到‘三長一小’,即手臂長、腿長、脖子長,頭小。”許薇教授現場展示了不少芭蕾舞和現代舞的圖片,讓大家感受什么是舞蹈,以及專業舞者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下身比上身起碼要長5厘米,現在南藝不少舞蹈專業的女生,一般平均身高都在170厘米左右,下身基本都比上身高10厘米多,這樣身材比例才好看。”
“舞蹈雖美,但作為一名專業舞者,背后付出的代價是驚人的。”許薇展示了一些芭蕾舞者的足部照片,美麗的腳尖鞋下面,竟是一雙雙滿是傷痕的腳。“我在北京舞蹈學院讀書期間,同學們都是早上6點起來練早功,一練就幾個小時,晚上還要練晚功。一天不間斷。”她說,學習舞蹈貴在堅持,“一天不練功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功老師知道,三天不練功觀眾知道。”
“所以,舞蹈藝術是美麗而殘酷的藝術。”她說,常有學生家長問她,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跳舞,她認為,如果是走專業化道路,一定要自身條件符合要求,包括身材比例是否協調,肌肉含量能否達標,是否有肥胖基因等。“培養一名專業舞蹈演員,家庭和社會付出的成本都是很高的,條件不適合的就不要走專業道路。舞蹈演員往那里一站,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審美對象。”
許薇說,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段是人體動作,是一種經過美化的極富于感情色彩的動作。舞蹈不同于雜技、體操等其他人體動作藝術,它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呈現的人們的內在精神世界,比如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尖銳的矛盾等。
“一般來說,最完美的舞者要十項全能。”具體哪十項呢?她舉例,國際標準舞分為摩登舞和拉丁舞兩大類,共十個舞種。摩登舞包括華爾茲、探戈、狐步、快步、維也納華爾茲;拉丁舞包括倫巴、恰恰、桑巴、斗牛、牛仔。
“我在美國講課期間,美國的學生每天只跳芭蕾和現代舞,當我向他們展示中國古典舞時,他們都非常吃驚,想不到世界上還有這么優美的舞姿。”許薇說,中國古典舞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許多中國戲曲、武術中的動作和造型,全世界獨一無二。
她說,中國古典舞是以貫穿歷史的審美價值來體現當代人審美趨勢的,它特別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強調呼吸的配合,富有韻律感和造型感,獨有的東方式的剛柔并濟的美感。
當大家還對中國古典舞沒有非常直觀的認識時,許薇現場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大家便于理解。這是電影《十面埋伏》里章子怡跳的一段鼓舞。“章子怡是我的校友,比我小幾屆,我們出自同一個舞蹈老師門下。我覺得,章子怡在影視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此前多年的舞蹈功底。”
在許薇的講解下,現場觀眾一起欣賞了一段7分鐘的《十面埋伏》視頻,其中優雅的舞姿,顧盼的神情,婉轉的樂曲,讓大家深深陶醉其中,意猶未盡。“但章子怡拍攝這部電影時,畢竟已離開學校多年了,在這段高難度的鼓舞里,還有兩名替身,都是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專業的在校生,一名是女生,一名是男生。”
說到此,現場不少聽眾不禁感慨,“舞蹈不易”。
“中國的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習俗和信仰,因此56個民族的民間舞蹈共同構成中國民間舞蹈。”她說,中國民間舞表現出自強不息、奮進樂觀的心態,與中國的古老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咱們鹽城是丹頂鶴的故鄉,大家對鶴應該不陌生。”許薇說,朝鮮族舞蹈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鶴。當地人有著把鶴作為長壽、幸福的象征,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朝鮮族民間舞蹈的特有風韻,并以瀟灑、典雅、含蓄、飄逸而著稱。朝鮮族民間舞蹈的主要形式有:農樂舞、長鼓舞、長纓舞、假面舞、劍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
“大家熟悉的楊麗萍,跳的《雀之靈》就是傣族舞。”她說,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舞蹈形式如“孔雀舞”、“白象舞”、“象腳鼓舞”、“蠟條舞”等,都浸潤著宗教色彩。此外,傣族人喜歡水,愛潔凈,勤于洗濯,而炎熱的天氣,辛勤的水田勞作,更加深了人們對水的感情。傣族民間舞蹈基本舞姿動作是“三道彎”的造型、柔軟如水波的動作,以及孔雀的各種優美形象。
蒙古族舞蹈屬于草原文化,蒙古族舞蹈就具有渾厚、舒展、豪邁、粗獷的特點。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形式包括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等。而在藏族民間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等是常見的基本形象,它和高原地區繁重的勞動生活、虔誠的宗教心理、宗教禮儀及習俗有密切關系。“隨著宗教意識逐漸淡薄,人的精神面貌在改變,但這種舞蹈的動律、風格已成為民族的審美特征保存下來。”她說。
“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最自由的身體蘊藏最高的智慧”,結尾許薇借用聞一多和現代舞之母依莎多納·鄧肯的名言,再次揭示舞蹈的內涵,并希望大家都能“貼近舞蹈,喜愛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