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舞蹈資訊 精彩視頻 舞蹈種類
現代  國標十項  街舞  民族  芭蕾  踢踏  中國舞  古典舞  爵士  民間舞  當代舞  瑜伽  肚皮  鋼管  韓舞  交誼舞  廣場舞  芭啦芭啦  啦啦隊  健美操 
舞蹈比賽 舞蹈教學 音樂下載 精美圖庫 會員服務
國內資訊  國際資訊  明星檔案  舞蹈前沿  舞蹈評論 
比賽視頻   大賽視頻   積分視頻   會員上傳   表演視頻   教學視頻   彩訪視頻   視頻集錦  明星視頻 
賽事通知   比賽成績   國內賽事   國際賽事   比賽規則   裁判介紹  
教學資料  舞蹈知識  舞蹈名師  舞蹈考級  舞蹈培訓 
拉丁音樂   摩登音樂   表演舞蹈   團體舞蹈   其他音樂   音頻光碟  
積分說明   VIP會員   會員登錄   附近的人   求職招聘   尋找舞伴  

您當前位置:華人舞蹈網_體育舞蹈-體育舞蹈視頻 >> 舞蹈種類 >> 現代 >> 現代舞新聞 >> 瀏覽文章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本站原創 佚名 【字體: 】 2016-4-12 10:11:33 點擊:
    藝術總監孟京輝說:雙年展挑選開幕劇挑選了很久,最后決定邀請《幻想的玻璃珠》不僅因為這部舞臺劇極具當代意境,也是因為這種抽象的肢體語匯豐富了觀眾對于戲劇舞臺的期待,希望帶給當代戲劇雙年展無限的可能。
 
    那么孟導口中極具當代意境的《幻想的玻璃珠》到底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又將如何解讀呢?
 
    裝臺進行時——舞臺從無到有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誰能想到鋼管和魚線能夠交織成一種充滿自然氣息的音樂?當立陶宛音響師用手摩擦魚線,劇場中傳來海鷗綿延不斷的叫聲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道具師將泡沫人像小心翼翼地串聯起來,人臉的朝向都在很認真地校準啊……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豎著的鋼管形成一個條紋式的牢籠,享受舞者的撫摸。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當然還有這些鋼管,看似雜亂無章的聲線在音響的交錯延遲下形成一種奇妙的平衡,好似斷了線亂滾的珠子,由清脆到靜默。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由于不是普通的背景音樂,要讓觀眾達到最佳視聽效果,反復的音響調試是必不可少的。環繞、延遲、返送,音響師在舞臺和控臺之間來來回回,反復進行測試。
 
    現場進行時——光與聲的契合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舞臺上的女人將自己埋在裝滿小珠的盒子中。那一粒粒的珠子就像平常千絲萬縷的想法,我們有時會游離于外,有時又會糾纏其間。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女人們穿越一道輪回之門,像蛇一樣不停蛻變。演員自身的身體質感和經歷,被她們緊緊懷抱。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女人們摩挲著、舞蹈著,自己的靈魂便也隨之發出聲音。導演透露了一件巡演時的趣事:有一位印度觀眾在觀看后與她們交流,認為那些鋼管象征著男人們,在經受著女人的撫摸。導演驚艷于這樣的想法,她說,這正是她所想要的,沒有比觀眾迸發自己的見解更有意思的事了。
 
    摸索進行時——如何解讀彼岸的靈魂
開幕大戲立陶宛現代舞《幻想的玻璃珠》:可我不愿意
    在20日的講座上發生了這樣一段對話
 
    Q:孟導,我的孩子9歲了,平時經常帶著她去看芭蕾舞劇什么的,每次她都看得津津有味,但這次《幻想的玻璃珠》,孩子理解不了,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所以,到底怎么理解當代戲劇啊?
 
    A:我們吧,和歐洲的文化積淀差了好幾條街。其實,9歲的孩子沒看懂,他很幸運啊,還有很多孩子他連看都沒看呢!有的孩子一輩子都不看,多慘吶。
 
    看不懂不重要,但你一定給自己個機會,要去看!地球很大,那邊兒的人都在玩兒更嗨的事兒,我們還在欣賞列賓,達芬奇,體會文藝復興時的美感,這太慘了,這比霧霾還可怕呢,霧霾是對人身體的損傷,這毒害的是人的靈魂,我們還沒找到生命的本真。
 
    說到當代這個概念,多元化生活的解讀重要無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命途徑,每個人就都能解釋出屬于自己的當代。對當代的解讀是一種對于人類美學的積淀,是必須要有的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
 
    工作雜記——Maybe 可以給你帶來點不一樣的
 
    編舞家Aira Naginevičiūtė和作曲家Vladas Dieninis已經合作了5年了,他們用各種方式嘗試著將聲音與舞蹈重合,并且將音樂的創作和舞蹈的意義結合到一起。藝術家們用了各種的道具、物品、環境和舞者的身體在各處創造出聲音的雕像。舞者旨在將聲學環境轉換成視覺雕像,將不可視的音樂轉變成了可視的動作。
 
    立陶宛劇團來深的這三天里一直在做音響師vladas的跟班兒翻譯。他說話溫柔舉止優雅目光柔和(對就是第一張照片的那位),對周圍的一切聲音都充滿好奇。
 
    他帶著個迷你聲音捕捉器,一閑下來就開始掃描工作組人員的手機、IPAD,收集無處不在卻被人忽略不計的電子噪聲。將信將疑我帶上耳機去聽,沒想到手機冰冷的外殼下包裹的竟然是另一個熙熙攘攘的世界!
 
    他左右手腕內側各有一枚紋身,造型奇異(竟然沒拍下來啊啊啊)。vladas解釋說,一個代表著人生的路標,每當看到它就提醒自己不要失去方向;另一個是為了紀念一段感情,每當看到它就能勾起一段過往。紋身會有點兒疼,可疼能提醒你不忘記。
 
    也聊到當代這個話題。當代的很多人一邊抱怨一邊踩著前人的腳印亦步亦趨,他認為那只是畏于人生軌跡的選擇,自己闖蕩要非常吃力,所以寧愿套一個公式去按部就班的生活。
 
    “可我不愿意。”他說。
 
    一剎那我想起了廖一梅,她有一句相似的話:“我從不屑于做對的事。”
 
    那么,這種不愿意,不屑于,是否就是當代呢?


0% (0)
0% (10)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
申請鏈接
版權所有 華人舞蹈網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備11005826號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經開二區 郵編:130000
電話: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