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華人舞蹈網_體育舞蹈-體育舞蹈視頻 >> 舞蹈教學 >> 舞蹈知識 >> 舞蹈常識 >> 瀏覽文章
很多中老年通過跳舞改善了身心健康、小病小痛不再來打擾,給自己的生活注入了新的靈魂。專家表示,這主要得益于跳舞帶來的六大神奇變化。
1、心肺強
長期堅持跳舞,可以增強肺活量,加強心臟儲備能力,還能增強身體抵抗力,降低罹患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2、平衡好
中老年勤跳舞可以改善平衡能力,跌倒的風險明顯下降,這對于預防中老年因跌倒而引發的骨折有明顯作用。
3、柔韌佳
跳舞能提高人體柔韌性,大幅度的動作可以充分舒展身體的各個部分,增加肌肉和關節的柔韌性,增強靈活性和協調性。
4、肌力壯
跳舞不僅能增強肌肉力量,增加耐力,還可改善體型。經常跳舞還能舒活筋骨,減少因運動不足而導致的腰酸背痛等問題。
5、腦力棒
經常跳舞能讓中老年癡呆癥的患病率下降76%,好于其他各類體育項目,能改善已患病人群的運動能力。
6、心花放
能幫助中老年人廣交新朋友、聯系老朋友,增加社會交往,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可以驅走內心的孤獨感和失落感。跳舞讓身體機能得到改善,可無形中增強自信心。
跳舞雖好,但要適度
中老年跳舞總的原則是,隨著年齡增加,運動強度需要適當地降低。
1、 50歲~60歲,求樂。
這個年齡段的中老年心肺功能相對較好,可以按照各自的興趣愛好,選擇節奏稍微歡快的舞蹈,比如探戈、恰恰舞、交誼舞等。運動幅度和頻率可以稍快,達到中等強度運動,每天1~2小時即可。
2、 60歲~70歲,求柔。
六七十歲的老人可選擇扭秧歌、扇子舞等舞蹈,動作較為柔和,對腰、膝、踝等關節造成沖擊較小,可避免運動疲勞性損傷的發生。
3、 70歲以上,求動。
年紀較大的老人心肺機能明顯下降,平衡感和柔韌性較差,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增加,最好選擇慢三、慢四、太極舞等舒緩柔和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