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舞蹈資訊 精彩視頻 舞蹈種類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現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賽 舞蹈教學 音樂下載 精美圖庫 會員服務
國內資訊  國際資訊  明星檔案  舞蹈前沿  舞蹈評論 
比賽視頻   大賽視頻   積分視頻   會員上傳   表演視頻   教學視頻   彩訪視頻   視頻集錦  明星視頻 
賽事通知   比賽成績   國內賽事   國際賽事   比賽規則   裁判介紹  
教學資料  舞蹈知識  舞蹈名師  舞蹈考級  舞蹈培訓 
拉丁音樂   摩登音樂   表演舞蹈   團體舞蹈   其他音樂   音頻光碟  
積分說明   VIP會員   會員登錄   附近的人   求職招聘   尋找舞伴  

您當前位置:華人舞蹈網_體育舞蹈-體育舞蹈視頻 >> 舞蹈種類 >> 芭蕾舞蹈 >> 名家新秀 >> 瀏覽文章

中央芭蕾舞團海外屢屢獲獎 舞者低調堅守夢想

本站原創 佚名 【字體: 】 2014-8-19 15:39:27 點擊:
中央芭蕾舞團海外屢屢獲獎 舞者低調堅守夢想

    編者按:中央芭蕾舞團在海外的影響力著實不小,因為團里的舞者個個爭氣,團體和個人在海外屢屢獲獎,而且,他們多年來一直下基層,到校園、部隊、工礦、農村,為從未接觸過芭蕾舞的人群演出,教大家如何欣賞芭蕾,和大家分享芭蕾帶來的愉悅與美感。

    朱妍:雙腳會講故事

    作為中央芭蕾舞團的首席主演,朱妍、張劍、王啟敏形象姣好、舞技超群,在國內外芭蕾舞界有一定知名度,卻全然沒有浮躁之氣,低調堅守著夢想與事業。

    眼前的朱妍像個鄰家女孩,素顏的臉上睡意蒙眬,皮膚白皙得讓人嫉妒,頭發隨意梳攏,任零星的碎發纏繞著修長的脖子。她穿著件寬大的白色T恤,搭配一條棉質褲子,舒服、自然。在沙發上坐定后,她用黑亮的眼睛望過來,露出一種少女式的單純神情。

    看到朱妍的樣子,記者的心瞬間柔軟了,覺得這次的訪問似乎影響了她的休息,忙問她:“怎么沒像其他演員一樣出去逛逛或會會朋友?”

    “明天還有演出。雖然這次我的戲份不重,但為了保證體力,我決定宅著。”朱妍溫柔地答道。

    作為中央芭蕾舞團的首席主演,朱妍的舞蹈功力及表演經驗自然不用多說,現在仍為一個普通角色如此上心,可見從藝多年的藝術修養。

    朱妍9歲時在沈陽音樂學院附中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之后考入北京舞蹈學院芭蕾系深造,1995年畢業進入中央芭蕾舞團,一跳就是19年。

    談起進團跳的第一個舞劇《天鵝湖》,朱妍記憶猶新。那時,她剛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還是個毫無演出經驗的小孩兒,一進團就跳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真有些吃不消。

    “做《天鵝湖》的女主角是所有芭蕾女演員的夢想,白天鵝與黑天鵝由一人扮演。可同時演好她們真的非常難,動作與性格完全不同,可以說是兩個極端。因此,我到現在都不太喜歡這個劇,太折磨人了。”朱妍說。

    那時,對于年紀尚輕的朱妍來說,能把《天鵝湖》全劇所有動作跳下來就不錯了,因此模仿自然是第一步,這個模仿對象就是現任中芭團長馮英。能在排練廳里看馮英跳《天鵝湖》,朱妍覺得是莫大的享受。

    “我總是暗自驚嘆,馮團的手臂怎么能舞動得那么美,簡直就是天鵝的翅膀!那時我有些沮喪,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都跳不了那樣美。”朱妍說著,放在腿上的手臂自然向兩旁張開,擺出了翅膀一般的優美弧線。

    雖然朱妍一直在跳《天鵝湖》,而且得到了業界的肯定,但她心里明白,自己對《天鵝湖》是有困惑的——始終覺得只是模仿,沒有感覺。這種困惑一直持續到2008年。

    2008年,俄羅斯舞蹈家娜塔莉婭·瑪卡洛娃為中芭排演《天鵝湖》。她的一番教誨,令朱妍豁然開朗。“在排練中,她總是對我說:‘你真的以為你在演一只天鵝嗎?不,你演得是一個女人!’忘記動作,想想自己的內心。”從此之后,朱妍潛心琢磨人物內心,終于找到了感覺。

    同年7月,中芭攜該劇登上了英國皇家歌劇院的舞臺,大獲成功。這次,朱妍終于有些滿意自己了。

    “多年沒有看到這么出色的表演了!”1998年第十八屆瓦爾納國際芭蕾舞比賽上,瑪卡洛娃看朱妍表演的法國古典芭蕾作品《吉賽爾》時,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這個評價對于朱妍來說來得并不容易。“這部戲最難的是內心情感的表達,那就是吉賽爾的悲傷。我從沒仔細想過,舞臺上的悲傷也有那么多的層次,總以為,悲傷就是要號啕大哭。”朱妍說,她最初跳的《吉賽爾》在許多人看來,美麗有余而成熟不足。

    于是,朱妍極力去琢磨和體會“一個女人失去愛情后的心理變化過程”,“我必須學會控制人物情緒的爆發。”朱妍說。

    她說到就做到了——將吉賽爾死后化為幽靈醒來的回憶、混亂、身體發病的抽搐等一系列情感進程,用細致入微、分寸適宜的舞蹈語言一一講出,最終贏得了所有人的肯定和贊許。

    這種贊許持續到現在,今年4月,北京天橋劇場,朱妍再次用妙不可言的舞蹈向觀眾講述了吉賽爾的傳奇故事。

    朱妍大學剛畢業時,在《紅色娘子軍》中只扮演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10年后她被選為主演瓊花。

    朱妍說,第一次演女戰士,心、手總是不協調。“《紅色娘子軍》描寫的是革命,瓊花的舞姿必然是剛勁有力的。可我們平日里接受的是歐洲古典芭蕾的基礎訓練,所以每次緊握拳頭的時候,手臂都不由自主地像天鵝的翅膀一樣輕輕落下。”那時朱妍還不能很好地融入劇情。

    為了演好瓊花,除了領會排練場上老師的講解和啟發,一有時間,朱妍就忙著查閱、觀看有關紅色娘子軍的文字、視頻資料。

    看著老一輩演員滿含激情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看的書也越來越多,朱妍漸漸體會到了那時那人的階級感情,再做中國古典舞中的動作和身段,如翻蹦子或者大跳等也就協調了。

    “現在,我一聽到《紅色娘子軍》的音樂就想起舞,因為里面有太多的動人情節和情感,這種真實性和民族性是令人熱血沸騰的。”朱妍說。

    帶著這種情感,她跳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格外有戲。

    如今的朱妍已經有了“芭蕾皇后”的美譽。一部部舞劇走來,愛她的人知道,這美譽沉沉的分量,飽含了汗水與青春。

    在朱妍的記憶里,她的生活幾乎是在中芭排練廳里度過的。每天早上9點半開始訓練,中午休息一小時,直到下午5點。周六休息半天,周日正常訓練。

    曾經有人算過,直到現在,朱妍穿壞了800多雙舞鞋,“實際上,我穿壞的鞋肯定不止這么多。”朱妍笑著說。

    在其他人看來,芭蕾舞者的生活不僅單調枯燥,而且各方面犧牲太多,朱妍卻有著堅定走下去的理由。“芭蕾是比較遺憾的藝術,你覺得自己下一次會跳得更好。因此,我總是有目標,而且想要達到目標;我只是在追求,而且明白自己還在追求的路上。所以,我不累,也不苦,心中充滿希望。”

    張劍:多用功明天會不同

    一個女人若生有一雙美腿,定羨煞旁人。張劍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女人。作為中央芭蕾舞團的首席主演,她的腿美麗而修長,健康而勻稱。

    前任中芭團長趙汝蘅曾說,法國著名舞蹈演員和編導羅蘭·佩蒂視芭蕾舞劇《卡門》為他的生命,他對《卡門》的主演格外挑剔,在挑女主演時,他有3個有趣的標準,一是腿長,二是舞跳得好,三是長得像他太太(因為《卡門》中的女主角最初是由他太太扮演的)。張劍就是羅蘭·佩蒂一眼挑中的女主演之一。

    記者到北京舞蹈學院采訪時,張劍已經從這所學校畢業多年。不過,老師、學生每每提起一些往事,總要聯想到她。無疑,她是他們中間很受崇拜的人物。

    一次,一位服裝系的老師告訴記者,那年,一天下午,她去給學院附中的學生們做服裝,正好看見她們在排練。“在一群小姑娘中間,我一眼就看中了張劍。”她說,“她穿著漂亮的紗裙,站在把桿旁邊,一條腿向后高高抬起,夕陽的金光照在她的身上,簡直是一幅油畫,太美了!”

    又一次,一個從學院畢業多年的學生對記者繪聲繪色地描述,張劍當年練功如何勤奮刻苦,她腿上的功夫如何厲害,“那會兒,我們對她又羨慕又嫉妒。”

    聽了種種關于張劍的故事,在記者心里,已經有了一個美麗、要強的芭蕾舞者形象。

    終于,在紀念《紅色娘子軍》首演50周年中央芭蕾舞團全國巡演之際,記者見到了張劍。眼前的她和描述中的一模一樣。

    由于當晚有演出,下午1點,團里的演員們就聚在劇院舞臺上練功。練習曲一首接著一首地放,這一練就將近兩個鐘頭。

    中央芭蕾舞團副團長王全興坐在臺下一動不動地盯著看。當記者向他詢問哪位是張劍時,他指著臺上一位穿著黑色練功服的女演員對記者說:“那就是她,一直跳的那個。”王全興告訴記者,芭蕾演員很辛苦,每演一部劇目,體力消耗可不小,可臨演前還需練至少一個半小時。這是中芭的傳統。“你看,有些人就在旁邊歇著了,可從未見她偷過懶。”

    張劍出生在陜西西安一個普通工人家庭,9歲開始學習舞蹈,11歲考入舞蹈學院附中,1996年進入中央芭蕾舞團。舞技出眾的她一進團就擔任了舞劇《天鵝湖》的主演。

    “當時團里很有魄力,為了培養青年演員,竟讓我主跳《天鵝湖》。那是我第一次登臺跳完整版《天鵝湖》。”張劍說。

    初跳《天鵝湖》,張劍一心琢磨著舞劇中那些優美的高難度的動作,對如何塑造立體的人物卻摸不著頭腦。

    “馮團總跟我說,白天鵝是善良美麗的,黑天鵝是陰險妖艷的,兩者不僅在外形、舞姿上有很大區別,內心情感也各有不同,必須理解、掌握她們的情感,只有這樣的舞蹈才能打動觀眾。”張劍說。

    此后,張劍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塑造人物上,從各種渠道體會并感受角色性格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勤奮的張劍進步飛速,于1997年代表中央芭蕾舞團贏得了莫斯科國際芭蕾舞比賽金獎。

    提起獲獎經歷,張劍笑說:“結果是美滿的,過程實屬煎熬。”原來,為了比賽,馮英對她和另外兩個演員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集訓,排練舞劇《睡美人》和雙人舞《黑天鵝》、《海盜》。“所有作品一遍遍過,細到連一個眼神都不放過。”

    經過3輪比賽,與來自世界各地20多個優秀的芭蕾選手一決高下,張劍技壓群芳,一舉奪冠。

    多次到國外參賽的張劍結識了許多優秀的外國舞者和編導,她那優雅的舞姿、姣好的外形吸引著他們的目光。不少國外芭蕾舞團熱情地對張劍拋出橄欖枝,其中就有美國四大芭蕾舞團之一的休斯敦芭蕾舞團。

    2000年,應休斯敦芭蕾舞團之邀,張劍只身一人前往美國學習半年。這半年,讓她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休斯敦芭蕾舞團是一個開放的團隊,舞者來自世界各地。“在這里,不存在單一的審美標準,提倡釋放個性,你可以看見不同國家的舞者對同一作品的多樣化詮釋,帶動你不自覺地創新。”張劍說,此外,這個團要求獨舞演員和主要演員從普通演員中晉升提拔。這一點增強了所有演員的自信心,使他們有了奮斗的目標,同時也增強了凝聚力。“我自認為算得上自覺、勤奮的,可是,盡管我一次比一次起得早,卻總也不是第一個,每次推開練功房門,都會看見已經有人在練習了。”

    在不懈的努力與適應中,張劍在休斯敦芭蕾舞團主演了《練習曲》、《前奏曲》及《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劇目,受到廣泛好評。

    “芭蕾是誠實的藝術,你偷一點兒懶,觀眾都能看出來。你若多用點功,也許明天就會大不一樣。”張劍說。

    2010年,張劍右腿膝蓋軟骨骨折了,休息不到5個月,怕落下功課的她“強迫”自己回到舞臺上,接著扎扎實實、勤勤懇懇地在芭蕾這條藝術之路上走著。

    王啟敏:腦子里只有芭蕾

    幾乎所有舞蹈演員,說起走上跳舞這條路時,不外乎兩個原因:父親或母親喜歡跳舞,在他們的影響下,自己自然走上了舞蹈之路;小時候看了某場演出,被震撼了,所以下定了成為舞蹈演員的決心。

    王啟敏5歲開始習舞,理由卻十分“脫俗”:

    “那時,我很瘦弱,父母讓我跳舞,一來可以鍛煉身體,二來可以培養氣質。”因此,沒有任何學舞壓力的王啟敏,和舞蹈班的一群小朋友一起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10歲時,北京舞蹈學院到重慶招生,天資聰慧的王啟敏被一眼看中,從此開始了她的舞蹈生涯。

    由于家里并不富裕,家人不能同往北京陪讀,年紀尚小的王啟敏只得獨自一人前往北京舞蹈學院。

    “進校不到一年,我就后悔了。”王啟敏笑著說。

    北京舞蹈學院治學嚴謹、訓練密集,每天的課程排得滿滿的。王啟敏就是在這里逐漸立起了腳尖,也是在這里反復磨掉了腳趾甲。如此大的訓練強度讓原來只把舞蹈當童年玩樂的王啟敏很不適應。加上干燥的天氣、不合胃口的飲食,讓小啟敏格外想家,自然產生了打道回府的想法。

    “起初,我只是每晚打電話跟家人哭訴,后來,干脆把被子偷偷寄回家,鐵了心要離開。”提起往事,王啟敏樂不可支。

    幸虧,王啟敏的帶班老師及時發現了這位尖子生的不良情緒和“小動作”,想盡辦法勸慰,并多次與王啟敏的家人通電話,甚至書信溝通,最終成功挽留住了這位未來在舞臺上大放異彩的芭蕾新星。

    1999年3月,還未畢業的王啟敏因成績優異,提前進入中央芭蕾舞團,成為一名專業芭蕾舞演員。當王啟敏第一次參加團里的演出并拿到一場100元的演出費時,她激動極了。盡管已過去多年,回憶起初用無數汗水和眼淚換來的勞動果實,王啟敏還是十分興奮。拿到這筆“巨額資金”后,懂事的她并沒有亂花錢,而是把一部分錢存起來,另一部分則寄給了家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啟敏在思想和技術上逐漸成熟。2001年,她代表中央芭蕾舞團取得了莫斯科國際芭蕾舞比賽金獎。

    這次比賽對于王啟敏來說,結果是美好的,過程絕對是痛苦的——臨近比賽前一個星期,王啟敏先崴了左腳,后折了肋骨,疼痛折磨得她經常徹夜難眠。

    母親和醫生都勸她放棄比賽,在家靜養。可已經愛上芭蕾的王啟敏不愿停止訓練,她用沒有彈力的布條勒住上半身,堅持跳舞。

    蒼天不負有心人,在當年的莫斯科國際芭蕾舞比賽上,王啟敏憑著《睡美人》、《海盜》、《吉賽爾》之中的3段雙人舞奪得成人組女子金獎。回憶這段經歷,王啟敏已經能夠笑對:“比賽拼的是一種信念,人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什么都忘了,腦子里只有舞蹈。”

    如果一個女主演在舞臺上摔倒了,下臺后肯定特別難過,或垂頭喪氣,或痛哭流涕,還能笑出來的估計沒有幾人。王啟敏就是其中一個。“有一次公開演出,我在《天鵝湖》中扮演黑天鵝,在一處旋轉時,沒站穩,摔得四仰八叉,特別慘。別人都以為我要哭了,可是我沒有,爬起來反而笑了。散場后,一提到這事兒,我就笑個不停。”說到這兒,王啟敏又笑了。“我就是覺得很可笑,反正已經摔了,沒什么可后悔難過的,接著跳就是了。”

    王啟敏平日里常素顏,穿著也很隨便,頭發梳得更是隨意。她一參加演出,身邊的人就“惶惶不安”。2009年,王啟敏赴法國演出芭蕾舞劇《希爾薇婭》,排練間隙,在化裝間里梳頭,指導教師反復叮囑王啟敏要把頭發盤得高一點,那樣更好看。演出前,隊友又接到馮英團長的囑托,說一定要提醒王啟敏,法國的觀眾很苛刻,注意一下形象,別繃著個臉就上場了。

    2天3場的演出大獲成功,王啟敏在巴黎劇場略帶傾斜的舞臺上轉得特別穩。結束時,法國芭蕾導演跑上臺去,激動地緊緊抱住她。回到住處,媽媽又來電問王啟敏有沒有笑,她如實回答:“笑啦!還露了5顆虎牙。”

    其實,越是看似大大咧咧的姑娘,越是在心里較勁兒。2013年,王啟敏在排練中再次意外受傷。與往次不同,這次受的傷十分嚴重——左腿前交叉韌帶折斷,半月板撕裂。“當時,只聽見咔嚓一聲,我的腿就使不上勁兒了,一下摔在地上。”王啟敏回憶說。

    王啟敏立刻被送去醫院做了手術。手術后,她的左腿完全不能下地。一個月后,她坐在輪椅上,左腿能彎到90度。第二個月,王啟敏強迫自己下地,左腿痛得如萬針刺骨。隨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她來到國家體育總局康復中心做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就是在找走路的感覺。”王啟敏說,那些日子比跳舞的時候還累、還苦。每天一早起床在家里練,9點去康復中心,練一下午,晚上在家接著練。“以前最怕打針了,現在天天扎針灸。”王啟敏說。家人和醫生看著心疼,都勸她別這么拼命,甚至讓她做好不能再跳舞的準備。可王啟敏始終咬著牙練,這一切,都是為了能重返舞臺。

    一年后,王啟敏如愿回到了舞臺上,盡管她的腿上還釘著兩顆釘子,做單腳跳躍的時候還有些疼。

    關于未來,王啟敏說,除了芭蕾,還沒有想過別的,她會跳到跳不動為止。



0% (0)
0% (10)
 以下是對 [中央芭蕾舞團海外屢屢獲獎 舞者低調堅守夢想] 的評論,總共:0條評論
熱門文章
友情鏈接
申請鏈接
版權所有 華人舞蹈網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備11005826號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經開二區 郵編:130000
電話: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