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嫦從小就開始她的舞蹈人生。
中新網10月25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道,7歲開始登上舞臺,中學時代初當舞蹈編導,長期習舞身受腰部傷痛并沒有迫使馬來西亞華人許美嫦告別舞臺,她反而更堅毅的動腦筋編舞、培訓舞臺新秀與她一起在舞臺展現曼妙舞姿。
從小就投身舞蹈藝術的她說,舞蹈能帶來快樂感,尤其是華族舞蹈廣受本地工商領域及社團組織的熱愛與欣賞進而邀約演出,從而增加華族舞蹈團體的呈獻機會,建立了舞蹈員繼續飛躍舞臺的信心與動力。
手術半年后重返舞臺
于數年前動軟脊椎手術后,醫生勸她不能進行太激烈運動,然而,她在手術后半年即再登上舞臺翩翩起舞。她說,她的軟脊椎骨傷痛是因為長期習舞的舊患,手術前,甚至嚴重到雙腳麻痹。
她說,就像運動般,肢體大動作的舞蹈有時也會拉傷筋骨,因此,在課前會要求學員先進行軟身運動 ,才開始習舞。
首次編導即成雙料得主
許美嫦從18歲開始當舞蹈編導,首次執編菩提小學呈獻的《快樂的木屐》,在2005年全檳舞蹈觀摩賽中奪得金獎及最佳服裝獎成為雙料得主。
她除了習華族舞、也學拉丁舞、交際舞;她說,她也鼓勵學員學習其他現代舞,畢竟舞姿也有通用之處。
高中開始當舞蹈編導的她,于2008年在第21屆全國華人舞蹈節演出林玉珠老師編導的《香巴拉》,榮獲公開組冠軍金花獎之后,由于脊椎傷痛暫時退出幕前演出,專注編舞與指導,并擔任菩提小學與菩提國民型華文中學舞蹈團指導老師。
遇瓶頸閱讀外國書籍
她說,編舞過程中有時會遇到瓶頸,她經常有閱讀一些中國大陸、臺灣及本地的舞蹈書籍。
“臺前舞者要靠的是充沛的體力、舞技的掌握、不斷的練習,而編導就要靠靈感、腦力及舞臺經驗來呈獻。在編舞前,我會先了解舞蹈員的能力,如果是初學舞蹈員會編排一些舞蹈技巧普通,讓學員輕易的學習基本功。”
她說,有天份、上進的舞蹈學員只要1、2年就能練習比較高難度的舞蹈。
感激老師嚴厲傳授舞藝
老師的罵聲提升許美嫦的舞藝。許美嫦7歲開始習舞,她小學時期跟隨白麗嬋老師習舞,中學時期則師從林玉珠老師。她說:“我的老師們是嚴師,我從小習舞就經歷被罵到成長。”
“我非常感謝老師的指導,如果當初沒有2名嚴師的傳授舞藝,我不會在幕前幕后走到今天。”許美嫦心懷感激這么說。
在中小學時期,她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州際、全國舞蹈比賽,屢獲佳績,演出舞蹈如《插秧謠》、《云之南》、《旭日》等。(蘇美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