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舞蹈事業蒸蒸日上,舞蹈人才輩出。不論是古典舞、民族舞還是現代舞、芭蕾舞,都在世界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這些離不開熱愛舞蹈的舞者們的汗水和淚水,也離不開苦心編舞的編導們。在這里,我為廣大舞蹈愛好者、舞蹈學者盤點了國內舞蹈界十大金牌編導,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NO.1 張繼鋼

張繼鋼十二歲開始從事舞蹈藝術,在山西省歌舞劇院曾任演員、主要演員、舞蹈編導、舞蹈隊隊長等職。十七歲開始從事舞蹈創作,并以他或獨立或合作完成的作品,為山西舞蹈界贏得了歷史上第一塊國家級獎牌和國家級最高大獎。
張繼鋼創作的舞蹈作品360多部,其中大部分作品曾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演。許多作品被海內外移植上演,共九次獲得國際最高獎。分別是國際大獎一次、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一次、好萊塢最佳導演獎一次、國際金獎三次、國際金小丑獎三次。獲國內大獎、金獎、一等獎四十多次。被海內外眾多學者稱為“舞界奇才”。 張繼剛創作的舞劇《野斑馬》、《一把酸棗》、舞蹈詩《西出陽關》、殘疾人晚會《我的夢》、音樂劇《白蓮》、歌劇《黃河人》、大型音樂舞蹈《一個士兵的日記》、民族音畫《八桂大歌》等20多部。其中大部分作品分別獲得國際、國內、軍內最高獎。
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舞劇《千手觀音》。這部舞劇的創作走過七年,經過了2000多個日日夜夜的精心錘煉,在排練廳和一些地方的匯報演出中已經得到人們的廣泛贊譽。但是,張繼鋼導演卻說:“面對完美,我們是永遠做不到的,我們的奮斗只能是接近完美而不能達到。”
創作舞劇《千手觀音》是他期待已久的愿望。源于對自然、社會、人生價值的恒久關注和深刻感悟,源于對至真、至善、至美的強烈追求,他統攬山西從北到南千里文化長廊,搜尋大同云岡石窟、五臺山金閣寺、太原崇善寺和平遙雙林寺的記憶,一個個神情迥異、姿態生動的千手觀音形象早已躍動在他的腦海中。
NO.2 陳維亞
陳維亞,安徽淮北人。中國當代著名編導家。中國東方歌舞團藝術總監、副團長。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北京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北京舞蹈學院教授。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副總導演、閉幕式執行總導演。
陳維亞在幼兒園時就被舞蹈、戲劇藝術所吸引,小學時終于參加了宣傳隊,學得了一個“十字步”的舞蹈動作。曾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上學。1969年,就在他熱衷舞蹈時候,12歲的陳維亞成了特殊的“下鄉少年”,隨父母從南京下放到泗洪縣管鎮公社。在省城南京的那些藝術條件已不復存在,少年陳維亞第一次感到了茫然。在這當口,他又被舞蹈震撼。在村頭學校土操場上,他看到了最初拍攝的芭蕾舞劇《白毛女》的黑白影片,仿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電影結束人散后,他獨自在操場上鄭重地思索人生、前途,如同瞬間長大。今天,陳維亞回憶往事,發出了沒有那個突然冒出的渴望又煩惱的夜晚,就不會有我的今天,不會有我對舞劇特殊鐘情…… 1971年2月,陳維亞懵懵懂懂考進安徽省淮北市文工團,誠惶誠恐地被推上舞臺,茫然的面對著臺下的觀眾席,不知所措地開始了藝術生涯的跋涉……1984年,陳維亞和同事們自編自演的處女作男子群舞《礦工與陽光》問世,在華東六省市舞蹈比賽中獲一等獎。他也被北京舞蹈學院的“伯樂”教授發現舉薦,在他所在的文工團領導支持下,開始了超負荷的考前沖刺。各種考試課程要點、英語單詞卡片,充斥在腦海眼前,貼滿宿舍墻壁。經過數月苦讀苦攻的洗禮,陳維亞如愿以償考進了中國舞蹈最高學府——北京舞蹈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后,陳維亞一直留校任教,直到2001年才調入東方歌舞團,現任國家歌舞團藝術總監、副團長,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等職。
與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合作,為意大利佛羅倫薩歌劇院編排著名歌劇《圖蘭朵》,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北京紫禁城太廟以及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鳥巢上演,轟動世界。并多次受邀為意大利都靈、日本東京、美國巴爾迪摩等歌劇院以及在韓國漢城世界杯足球場、法國巴黎法蘭西體育場、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德國蓋森凱森世界杯足球場指導這部歌劇。2010年3月在臺灣進行巡演。
先后創作舞劇《大夢敦煌》、《情天恨海圓明園》、《碧海絲路》、《綠地》、《神曲》、《秦始皇》、《大話西游》、《江山美人》、《周璇》等十余部;舞蹈《木蘭歸》、《秦俑魂》、《掛帥》、《哪吒鬧!、《飛天》等一百五十余個。2010年受邀為中國國家大劇院編排首部大劇院版舞劇《馬可.波羅》。首演獲得巨大成功。
NO.3 王媛媛
中國現代舞蹈的領軍人物。2007年創辦北京當代芭蕾舞團,現任藝術總監。先后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和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編導專業,獲碩士學位。曾任中央芭蕾舞團常駐團編導;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特邀編導;香港演藝學院特邀編導;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編導學院編導;上海芭蕾舞團特邀編導;天津芭蕾舞團特邀編導。
曾榮獲法國國際舞蹈比賽、保加利亞瓦爾納國際芭蕾舞比賽 、美國杰克遜國際芭蕾舞比賽、俄羅斯國際芭蕾舞比賽、上海國際芭蕾舞比賽的最佳編舞獎,成為第一個贏得四次國際最佳編舞大獎的中國編導。
她的作品有與張藝謀合作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與馮小剛合作的電影《夜宴》;還有眾多極具風格的當代舞蹈作品,如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創作的《情色》;為上海芭蕾舞團創作的《對話肖邦》;為香港演藝學院創作的《梨花夢徊》;為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編導學院創作《逝去的時光》;為中央芭蕾舞團創作的《劍魂》、《落情》、《夜之虹》、《牽引》、《胡桃夾子》等。
王嬡媛輝煌的履歷和大眾對她的熟悉程度完全不成正比——國際上芭蕾舞最高級別的賽事保加利亞瓦爾納國際芭蕾舞比賽、美國杰克遜國際芭蕾舞比賽、俄羅斯國際芭蕾舞比賽、上海國際舞蹈比賽,只要王嬡媛編導的作品去參賽,都是演員拿金獎,她拿最佳編舞獎。她是中國第一個同時贏得這4個比賽最佳編舞獎的編導,還是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編舞,電影《夜宴》的舞蹈總監……王媛媛在專業領域的成就堪稱卓越,但她身上絲毫不見藝術家的高傲或女強人的強勢。
10歲那年,王媛媛考進了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她不是班里先天條件最好的,卻是最刻苦的。“每天從早上6點鐘不到起床跑步,一直到晚上9點鐘才能從教室出來。這樣一練就是很多年,是非常孤獨的一件事情。”堅持,從不逃避,是王媛媛身上最顯著的特點。但她也不是沒有迷茫過。
大學畢業后,王嬡嬡留校當了老師。開始是愉快的,但她很快發現那是一項重復性的工作。“我好不容易把一個學生教會了,他卻走了,沒有延續性。”
1998年,王嬡媛被著名的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舞蹈學校錄取為研究生。在美國的5年對王嬡媛的藝術和人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王媛媛曾回憶說:“在舞蹈學院學習的時候,老師會說你哪里哪里不好,你永遠是有不好。但到了美國以后,你做什么,老師都說你好。”
今年,她的現代芭蕾舞劇《金瓶梅》更是受到了國內外的關注,雖然之后在國內這部舞劇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評論,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她在芭蕾方面的編導才能。
NO.4 高艷津子
高艷津子,土家族,北京現代舞團創作總監,北京現代舞團創團成員。1995年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現代舞專業畢業,并于1996年開始舉辦個人現代舞專場,十年來曾隨團赴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巡回演出,應邀出訪過意大利、德國、法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重要藝術節,其應德國柏林藝術節委約創作的現代舞劇《覺》備受藝術節組委會好評,并于2006年在羅馬歐陸藝術節演出時榮獲意大利最權威的舞蹈雜志Danza&Danza歐洲全年演出大獎。2006年她接受威尼斯雙年展委約創作現代舞劇《三更雨愿》,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現代舞作品。多年來,津子辛勤不輟,靈感迭現,作品文化內涵深厚、編排細膩巧妙、表演獨特精到。在國內、國際大賽中屢次獲獎,多次攜作品出訪,1999年獲白俄羅斯國際現代舞創作大賽最高獎,同年獲北京第六屆舞蹈大賽編舞一等獎。2004年與音樂人劉索拉合作創作的《覺》在德國柏林藝術節上大放異彩。
高艷津子是位極具靈性的舞蹈家,其表演及編舞才華很早就嶄露頭角,其作品在國內外多次獲得重要獎項:1999年作品《塵》:獲北京第六屆舞蹈大賽編舞一等獎,1999年作品《界》榮獲白俄羅斯國際現代舞編舞大賽最高大獎,2000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五十周年優秀作品獎。她還曾于2001年擔任北京國際電腦節總編舞、主演,2002年擔任第二屆中央電視臺全國舞蹈電視大賽評委,2005年擔任第五屆“荷花杯”全國舞蹈大賽評委,CCTV2006春節特別節目藝術總監,2006年她接受新加坡藝術節邀請委約創作新作品《鏡花水月》,2007年接受荷蘭舞蹈節委約,與荷蘭編導AnoukvanDijk共同創作作品《世界女人》。
高艷津子的舞蹈源于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與訴求,最激越的碰撞與回蕩,她對生活細膩敏銳的體察和攝人心魂的表達常常讓觀者潸然淚下。“真正的舞者沒有舞臺,因為到處都是舞臺。我在所有看得見我的地方舞蹈。”煤棚津子不因為人生階段不同生活狀態不同而不舞,每一個時期她都能展現出生命狀態和人生感悟。她在接受采訪時對著攝影機就跳,為自己內心的表白獨自一人舞蹈,在聚光燈下為千百人舞蹈,在田間地頭為明月清風舞蹈。
今年,她與加拿大文慰歌舞團合作的現代舞劇《彼岸》大受大家的喜愛。
NO.5 楊麗萍:

1958年生于云南,洱源白族人,自幼酷愛舞蹈。1971年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九年后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并以“孔雀舞”聞名。1992年,她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赴臺灣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獨舞《雀之靈》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2003年,楊麗萍任原生態歌舞《云南映象》總編導及主演。2009年,編導并主演《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響聲》,再獲成功。
楊麗萍式的舞蹈風格,最大膽和成功之處在于她將舞蹈中原本動態的藝術表現形式,轉化為靜態的,而且她的舞蹈風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實的生活。在楊麗萍的意識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實、最深刻的體現,通過感悟,她力爭用自己樸實的語言去構架人類最美的夢想。所有看楊麗萍舞蹈的人,都會進入她構架的如詩如畫的意境,都會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現出來的美所動容。
一九九九年元月,在西藏氣候最為惡劣的季節,楊麗萍去了拉薩進行創作生活體驗。在參觀大昭寺,一縷極透的陽光從屋頂泄來,射在壁畫上,慢慢地在移動。楊麗萍突然眼睛一亮,旋身融入陽光之中,情不自禁的擺起來。她就是這樣地酷愛著舞蹈藝術。每當楊麗萍站在舞臺上,看似每一次都是在重復她自己,但每一次又都是不同的,因為她每一次的舞動,既是自然的再現,同時又是一次藝術的重生。
她在舞臺上,有一種深不可測的魔力,一舉一動,哪怕是一個休止符,都有如微風從一泓止水上空掠過,寂靜的身體里,便有了細浪追逐的聲音。她讓人動情于自己的感動,自己的發現,她的世界無需用人的語言便能讀懂。
楊麗萍的舞很純很純,離現實的炊煙很遠很遠,卻離我們心靈所渴求的東西很近很近。她的舞總是和“靈”、“魂”有關,借助人們熟悉的意象來表現人的內心境界、空間、夢想和意識活動等等,她的舞總給人以超然、空靈、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識強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詩人”。
今年,這位已經53歲的舞蹈家,剛剛宣布即將退出舞臺。而她演出的最后一部舞蹈作品,是將于明年推出的舞劇《孔雀》。
NO.6 林懷民

林懷民,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1947年出生于臺灣嘉義。14歲開始發表小說,22歲出版《蟬》,是60、70年代臺北文壇矚目的作家。大學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留美期間,一面攻讀學位,一面研習現代舞。1972年,自美國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畢業,獲藝術碩士學位。
1973年,林懷民創辦《云門舞集》,帶動了臺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根據古籍,《云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于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舞容舞步均已失傳,只留下這個美麗的舞名。1973年春天,林懷民以《云門》作為現代舞團的名稱。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現代舞團。 二十多年來,云門的舞臺上呈現了將近一百五十出舞作。古典文學,民間故事,臺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云門舞碼豐富精良;多出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而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從臺北的國家劇院,各縣市文化中心到體育館,小鄉鎮學校禮堂,云門在臺灣定期與觀眾見面。近年來,每年在大都市舉行的戶外公演,平均每場觀眾高達六萬。云門也經常應邀赴海外演出,是歐美歌劇院與藝術節的?。二十多年來,舞團在歐美亞澳各洲兩百多個舞臺上呈現了一千多場公演,以獨特的創意,精湛的舞技,獲得各地觀眾與舞評家的熱烈贊賞。
2009年5月12日,林懷民在德國舞動(Movimentos)國際舞蹈節上被辦法終身成就獎,他是繼法國編舞大師貝嘉(Maurice Bejart)之后,該舞蹈節第二位終身成就獎得主,這無疑更加確定了林懷民國際大師的崇高地位。
生活中的林懷民是一個很可愛的老頭,真實而又充滿童趣。他說排舞時,演員們特別放松,“有的人搔癢,有的人互相按摩。別的老師上課,舞者很自然地垂手而立,二三十分鐘都不動。”
林懷民還有個秘密,就是自己不跳舞,“我最多用手比劃一下,讓他們腳再高一點。平時我從不練功,我不彎腰,我什么也不做,我就是坐那兒看人家跳舞,說幾句話,回家拿本書看著,我是一個很懶的人。” 對誰來接自己班的問題,林懷民說不想指定人,“我把舞集的基地鞏固,把行政架構鞏固,將來任何人接手都能得心應手,不用走我36年的苦路。我不想安排一個人,讓他等著接棒,我希望自然的發生,希望有才華、有活力的人來創新,我不希望重復。”
NO.7 林麗珍

被譽為「臺灣舞蹈界編舞奇才」的林珍,1995年成立無垢舞蹈劇場,以別樹一幟、沉緩細致的東方身體美學,多年來風靡法國亞維儂藝術節、里昂國際雙年舞蹈節和馬德里秋季藝術節等國際知名藝術節,獲觀眾熱烈追捧。
2002年,林麗珍獲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藝術電視臺ARTE選為世界八大編舞家之一。2005年,林麗珍以「未曾師承任何外國舞蹈流派」的原創身體語言獲臺灣最高榮譽的文藝獎。
作為2009年臺灣兩廳院的旗艦制作,《觀》是林麗珍「天地人」三部曲的終章,以九年時間凝煉而成, 繼續儀式劇場的莊嚴純凈,以鷹族的寓言故事,表達對土地的關懷。舞臺意象紛呈,肢體簡單而厚重,沉緩而鋒利。由林麗珍深入不同族群,親手采自民間古老工藝的服裝與道具,意涵深遠,經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共同打造,呈現精致震撼的視覺效果,散發極致東方美。
從小喜歡畫畫的林麗珍,因為母親讓她重新選擇一個踏實點的興趣,她便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舞蹈。因為舞蹈而熱愛生活的林麗珍讓母親頭疼,卻也因為真情的歡樂喚醒母親的童年記憶,便一起將就著頑皮了許多年,從此走上沒有收入的職業生涯。童年的舞蹈是游戲,學習的舞蹈是知識,創作的舞蹈便不再是舞蹈,而是面對生命的責任,可以是追述歷史的軌跡,也可以是朗誦大地的讚禮,更可能是內在隱隱歌唱的悲歌…林麗珍如是說:
“我再不必舞弄花俏的技巧,因為我已經不再表演跳舞,因為我已經不再表演跳舞,小時后已經玩夠了…現在,舞臺上呈現的,是我對生命的禮敬。年紀越長,越讓我棧陶恐地畏懼創作,不像年輕時的狂妄膽大、橫沖直撞…如今,我更珍惜每分每秒的呼吸、每一滴涌出的生命源泉”。林麗珍的創作領域,除了歷年來的舞蹈作品《花神祭》、《醮》、《節慶》等等之外,前后也與臺灣知名的表演藝術團體合作,如:云門舞集《掀起你的蓋頭來》、蘭陵劇坊《代面》、《九歌》、《螢火》等,同時也跨足臺灣舞蹈電影的編作《搭錯車》、《帶劍的小孩》、《笑匠》、《臺北神話》等。
NO.8 曹成淵

中國最重要的現代舞先驅、亞洲現代舞之父,“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曹成淵。1979年,剛剛從美國留學歸來,年僅23歲的香港青年曹誠淵,用巖漿一般的熱情、數不勝數的不眠之夜,在香港這個昔日文化沙漠上,從無到有創建了亞洲第一個現代舞團,25年來,曹誠淵的“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與臺灣林懷民的“云門舞集”交相輝映,創造了港臺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
曹先生認為的現代舞是舞者對身體的認知,如果舞者對思想的洞悉和探索缺乏一樣會導致作品內涵的缺失,舞者在體制下逐漸淪為機械,這是藝術在華的淪喪,創新的棱角被磨滅。中國的舞蹈乃至藝術教育事業正處于幼兒階段,希望更多像更多曹先生一樣的保姆助其成長,畢竟我們同歐美社會的“藝術軟實力”發展不在一個階段,導致明顯滯后于經濟。社會意識創新部分來源于先鋒藝術,所以總需要一些勇敢的人去做,即使這很難。
曹誠淵對中國現代舞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出生于香港,1973至1977年在美國學習現代舞,1979年獲取香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同年創辦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1986年被邀請為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現代舞;1987年至1991年任廣東舞蹈學,F代舞實驗班顧問及導師;自1987年起在多個城市包括上海、武漢、昆明、福州、太原、大慶等地講學;1992至1998年任廣東實驗現代舞團藝術總指導;1999年應邀成為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2005年9月建立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出任舞團總監及藝術總監.。
曹誠淵的編舞作品風格多樣,多次獲邀參加于加拿大、韓國、日本、以色列、法國、德國及北京、上海、臺北等地舉行的大型藝術節。88年曾榮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贈的“舞蹈家年獎”;90年獲選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93年獲英女皇頒發“榮譽獎章”;98年獲頒“路易卡地亞卓越成就獎—舞蹈設計家”;1999年7月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銅紫荊星章”,表揚他對香港文化發展的貢獻。
主要編舞作品:《尋找大觀園》,《鳥之歌》,《昆侖》,《中國風·中國火》,《逍遙游》,《三千寵愛》等。
曹誠淵現兼任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和廣東現代舞團三團藝術總監一職。
NO.9 張云峰

張云峰,男,1972年2月出生,全國著名青年舞蹈編導,祖籍福建,原在福建省龍巖市山歌劇團,由于對舞蹈的執著和熱愛,考入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留校,現任教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在學習期間和畢業后創作了大量的舞蹈作品,其創作的舞蹈作品曾多次獲得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一等獎,全國“荷花杯”舞蹈比賽優秀劇目創作獎,北京市舞蹈比賽專業組創作一等獎,代表作有《秋海棠》,《風吟》,《胭脂扣》,《紅色戀人》,《棋魂》,《竹夢》,《走向我的海市蜃樓》,《夜剎玄武》,《問君何時歸》,《煙雨西吟》等幾十部作品。
張云峰的創作風格細擬認真,重視人物內心的情感刻畫,常常以獨特的手法創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在其創作的作品中也不難看出其創作的風格也是多樣化,他博采眾長,不斷吸取各藝術門類的精華。
獲獎情況:
1、1996年 舞蹈《土樓后生》獲第二屆福建省專業舞蹈比賽創作二等獎;
2、1996年 舞蹈《藤與樹》獲第三屆福建省專業舞蹈比賽創作三等獎;
3、1997年 舞蹈《鳥語花香》、《滄桑》分別獲第七屆福建省音樂舞蹈節專業組創作金獎;
4、1999年 舞蹈《風吟》獲北京市舞蹈比賽專業組表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
5、1999年 舞蹈《部落人》獲北京舞蹈學院大學生藝術節創作一等獎和表演獎;
6、2000年 舞蹈《秋海棠》獲第六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教學劇目創作一等獎;
7、2001年 舞蹈《風吟》獲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
8、2001年 舞蹈《紅色戀人》獲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二等獎;
9、2001年 舞蹈《煙雨西泠》獲第六屆華北六省一市即“北京市舞蹈比賽”專業組創作一等獎;
10、2001年 舞蹈《夜剎玄武》獲第六屆華北六省一市即“北京市舞蹈比賽”專業組創作三等獎;
11、2002年 舞蹈《胭脂扣》獲第二屆全國“荷花杯”舞蹈比賽優秀劇目創作獎;
12、2002年 舞蹈《棋王》獲第二屆全國“荷花杯”舞蹈比賽優秀劇目創作獎;
13、2002年 舞蹈《走向我的海市蜃樓》荷花杯”舞蹈比賽優秀劇目創作獎;
14、2003年 舞蹈《莫聽·葉聲》獲北京市舞蹈比賽專業組創作一等獎;
15、2003年 舞蹈《推敲》獲北京市舞蹈比賽專業組創作一等獎;
16、2003年 舞蹈《聊齋話三更》獲北京市舞蹈比賽專業組創作一等獎;
17、2003年 舞蹈《橘子紅了》獲北京市舞蹈比賽專業組創作二等獎;
18、2003年 舞蹈《棋魂》獲第七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教學劇目創作一等獎;
19、2003年 舞蹈《問君何時歸》獲第七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教學劇目創作二等獎;
20、2003年 舞蹈《商鼎》獲第七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教學劇目創作三等獎;
21、2003年 舞蹈《竹夢》獲第七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教學劇目創作三等獎;
22、2003年 舞蹈《推敲》獲第七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教學劇目獎。
NO.10 王玫

北京舞蹈學院著名教授、編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榮譽獲得者。北京舞蹈學院“胡楚南講教金”榮譽獲得者。王玫以芭蕾舞開始舞蹈生涯、繼而學習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并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專業。再繼而學習現代舞蹈,并獲得“美國舞蹈節”現代舞蹈畢業證書。其間多次跨專業、跨國界任教、編舞。所編創的作品和教授的學生在國際、國內重要舞蹈比賽中多次獲金銀獎。其個人作品在國際、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多個舞蹈專業領域里的教學資格認證。是目前國內最優秀、最有實力的舞蹈編導家及舞蹈教育家之一。
她的力量是驚人的,《天鵝湖記》、《流行音樂浮世繪》在我看來就是她的玩笑,但是我始終覺得她不是一個善于說笑話的人,她所有擁有的力量是具有明顯悲劇特征的,偶爾說說笑話作為調劑吧,我還是更喜歡看到她如《雷和雨》,如《洛神賦》這樣的作品,我們的時代太過浮華,需要一些痛來讓我們清醒!
1970--1980年任西安市歌舞團主要演員。
1980--1984年在北京舞蹈學院教育系中國民族民間舞專業學生。
1984年畢業后留校任教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師。
1986年調入本院青年舞團,任編舞和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師。
1987--1990年受北京舞蹈學院委派赴廣東舞蹈學,F代舞班學習現代舞。
1990年至今在編導系任現代舞教師、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