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之1 認識不到位
華爾茲左轉步和右轉步的每一步,各有特色,個性鮮明,獨具源流性。其源頭是摩登舞指定步型統一的規范,由規范產生的國際標準,由規范演化的基本技術,以及相應的基本功,即升降、反身、擺蕩、傾斜、轉動、地板技術等。正是這些特定統一的規范性、國際標準的規定性,基本技術的原理性,構成了摩登舞較為完備的基本理論體系。
華爾茲左右轉每一步都有國際標準的量化指標和技術含量,全面體現了摩登舞的基本理論,很有代表性,對其他指定步型的舞步具有普遍的借鑒作用。華爾茲左轉步男士第一步左腳前進,只要按基本理論的要求練習合格,對摩登舞系列類似男士第一步左腳前進的49個指定步型都有一定的借鑒性。因為它們之間,雖然有風格和節奏的不同,但彼此同屬摩登舞家族,其血脈是相通的,而血源來自摩登舞統一的基本理論。
如果把基本理論比作陽光,把所有指定步型的舞步比作大地,試問,沒有陽光,怎么照亮大地!習舞的盲目性障礙,認識不到位,指的就是對規范的意識、對標準的意識不到位,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對技法要領的理解不到位,對舞步要點的感悟、對動作細節的感悟不到位。總之一句話,“太陽還沒有升起”。
我們的前輩,早已把華爾茲左右轉6步作為6個基本動作,單獨研習和打磨,成果豐碩,流傳至今。只要我們認真吸收消化,把基本動作、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基本功視為我們的藝術生命,跳的是規范,跳的是標準,我們就會眼明心亮,有幸擁抱第一道霞光。
障礙之2 細節不講究
有了規范和標準意識,又得了“一綱六目”這個法寶,跳出合格品來是辦得到的。但要跳出優質品來,還得再向前跨一步,那就是細節。
指定步型是由步子構成的,步子是由要點構成的,要點是由細節構成的。大家會問,教材中只有每個指定步型多少步,每步有多少個量化了的標準要點,沒有看到要點的細節,那么,要點是由細節構成的,又從何說起呢?
其實,在不同版本權威教材的規范、概論、導言中,都有各個要點技法細節的論述;在大師們的教學帶中,也有許多要點技法細節的經驗之談;在我們藝術分會《簡報》的文稿中,也不乏要點技法細節的點睛之筆。只要我們誠心誠意匯天下之精華,完全可以理出個頭緒來。我們不妨以華爾茲右轉步的第一步男士動作為例,理一理這一步的要點細節。
這一步的要點有6個:降、反身、低位平推、交換重心、結尾開始升、節奏。
一、降:最為典型,由11個細節構成。
上身動作:①、腰力上提。重心移左腳,明顯有感覺,否則,上身易變形,影響垂直度。②、上身前移。有點失控感,形體流動快,否則,勢必原地降,沒一點流量。③、重心下降。身體自然重量,快速從平位到低位,滑翔式向前向下降,支撐腳自然起跟,形體降得順暢。④、腰部緊撐。腰部向上緊撐,形體低位不會變形,否則,影響背部平張,形體低位松松垮垮。
支撐腳(左腳)動作:①、踝關節松弛。踝關節有點僵,重心難下降。②、大腿垂直。腹股溝飽滿,下降速度快,否則,又會原地降。③、腳跟離地。腳跟離地快,膝蓋下降快,否則,滿腳太死板,降得又難看。④、膝蓋降夠。低位怎么來衡量,膝蓋超過腳尖鞋底長,小腿斜直與地板成45度最恰當。
移動腳(右腳)動作:①、隨腰力上提而大腿帶小腿腳跟離地,膝蓋高于支撐腳膝蓋。②、隨重心下降而屈膝前移下降,腳掌輕擦地板,膝蓋前于支撐腳膝蓋。③、小腿與地板垂直。小腿過早延伸會阻礙形體在低位前移的慣性流量。
二、反身:由3個細節構成。
①、以身體中段左胯為中心,左肩引導身體向前向右開始轉動,右肩隨之向后向右轉動。②、重心下降方開始反身動作。過早為原地反身,過遲為倉促反身,都不自然流暢。③、反身動作身體右轉25度左右為宜。轉度大了太夸張,轉度小了又呆板,都會影響形體線條的美感。
三、低位平推:由3個細節構成。
①、支撐腳掌尖承受身體重量,在重心滑翔式降入低位慣性的引導下,掌尖自然向前滾動發力蹬地板,低位平推重心繼續前移,腿部略斜直。②、移動腳借支撐腳推力之慣性打開小腿延伸,腳跟輕擦地板前移,腿部完全斜直而定位。③、重心在前腳跟與后腳掌尖這兩個力點之間,平穩而舒坦。
四、交換重心:由3個細節構成。
①、身隨右腳膝蓋前移而前移至垂直位,重心在右腳,右腳為支撐腳。②、左腳隨重心前移而前移收腳至支撐腳,不置重量,左腳為移動腳。③、移動腳(左腳)先收掌尖,支撐腳(右腳)腳跟承受身體重量而后落掌尖,否則,移動腳會拖在身后,影響腳到身到垂直。
五、結尾開始升:由3個細節構成。
①、重心交換快結束時,重心前移帶動支撐腳掌尖壓地板自然起跟,膝蓋前移,掌尖承受身體重量。②、移動腳屈膝前于支撐腳膝蓋,腳掌觸地。③、形體仍處于低位,不能因為支撐腳起跟而上升。開始升應理解為“開始進入身體從低位到高位擺蕩上升”,不等于升。
六、節奏:總共1拍,一分為四。
①、“降”和“反身”共14個細節,占前半拍的前一半,即1/4拍。②、“低位平推”3個細節,占前半拍的后一半,即1/4拍。③、“交換重心”3個細節,占后半拍的前一半多,即1/4拍強。④、“結尾開始升”3個細節,占后半拍的后一半欠,即1/4拍弱。
以上例證,雖不完善,已能說明問題。我們應當理一理有關要點細節的思路,認真研習,求精打磨,掌握真經,發揚光大。習舞的盲目性障礙,細節不講究,指的就是忽視細節沒去鉆研而無從講究,鉆研細節不夠系統而疏于講究,打磨細節顧此失彼而難于講究,久練細節沒有感覺而苦于講究。這不要緊,有個過程,不必煩躁。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寬松而悟其道。老話說得好,功夫在細節,門道在細節,靈性在細節,味道在細節。我們要象玉雕人那樣,精心雕琢高難細節,使之熠熠生輝。
障礙之3 練習不得法
有了規范意識和標準意識,就有了舞蹈的依據、方向和目標。這固然十分重要,但要練好基礎步型,還必須把它轉化為藝術形象。摩登舞作為移動性很強的一門藝術,自然有它給人美感的觀賞形態。
形象特征,觀賞形體移動始終保持垂直、穩定、輕快、流暢。
個性色彩,觀賞形體移動的慣性流量,舞姿線條的美感質量,步型動作的樂感釋放。
藝術魅力,觀賞頭頸的線條和風韻,肩部的引導和傾斜,重心的平衡和穩定,腰部的上提和伸直,膝踝的柔韌和屈伸,足部的靈巧和輕盈,配合的一致和奇妙,風格的神韻和品味,音樂的駕馭和詮釋,情感的真實和自然。
這種美幻的藝術形態,為我們將規范和標準意識轉化為藝術形象提供了正確的思路:以肢體線條為中心,從人體部位入手,研究形體移動的規律性。
人體部位大致可分為6個部份,即頭頸眼視、手勢舞架、上身重心、中段腰胯、腿部膝踝、足部跟尖。其中,頭頸眼視、手勢舞架定型定位,隨上身重心移動;中段腰胯與上身重心連為一體,也隨上身重心移動;剩下腿部膝踝和足部跟尖,相連為下肢,而下肢是對稱的,舞步有支撐腳與移動腳之分。顯然,從人體部位入手,其實是從上身、支撐腳、移動腳入手。
這三者之間,有上身與支撐腳的關系,有上身與移動腳的關系,有支撐腳與移動腳的關系。在形體移動的舞蹈實踐中,我們不難感悟到,跳華爾茲左右轉各步,通常是:
①、前半拍腳隨身移,后半拍身隨腳移。
②、前半拍出腳,后半拍收腳,都是腳隨身移。
③、前半拍支撐腳先推力,移動腳小腿后延伸。
④、有降的舞步,前進步支撐腳先起跟,移動腳后落跟;后退步支撐腳先起尖,移動腳后落尖。
⑤、后半拍收腳前移,移動腳先收尖,支撐腳后落尖;收腳后移,移動腳先收跟,支撐腳后落跟。
⑥、移動腳前移大腿帶小腿,后移小腿帶大腿。
我們把這些體驗綜合起來分析,自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①、上身的移動引導是第一位的。
②、支撐腳的起動推力是第二位的。
③、移動腳的小腿延伸是第三位的。
每一個舞步必然按這樣的順序去跳,否則一錯位就跳不好了。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研究的摩登舞形體移動的基本規律。這一規律是綱,綱舉目張:
①、形體移動與舞步移動以形體移動為主。
②、支撐腳步與移動腳步以支撐腳步為主。
③、腳的尖掌與腳的腳跟以腳的尖掌為主。
④、腰力運用與腳力運用以腰力運用為主。
⑤、身體下降與身體上升以身體下降為主。
⑥、肩引轉動與足部轉動以肩引轉動為主。
我們用“一綱六目”來重溫一下教材。在指定步型的表格中,國際標準有9個項目,其中的方位、轉度、升降、反身動作、傾斜,這五個項目是上身的動作;步序、步位,這兩個項目是移動腳的動作;步法,這個項目是重心交換支撐腳的動作;最后一個項目是節奏,規定每一步的節拍,上身、支撐腳、移動腳在這一步的動作,應在這一步規定的時間值內完成。只是男女士第一步沒有標明支撐腳,但我們自然清楚是步序、步位的另一支腳。
這樣,我們既明確了每一步的量化指標和技術含量,又明白了上身、支撐腳、移動腳應該怎么跳,心中就有了每一步的舞蹈形象。當我們用新的思維方式去練習,和從前就大不一樣了。胸有成竹,從容不迫,事半功倍,自得其樂。
習舞的盲目性障礙,練習不得法,指的就是沒有得到“一綱六目”這個法寶。每一步只想到移動腳怎么跳,總是先動移動腳后動身體,沒考慮支撐腳怎么跳,跳得來重心不穩,肢體變形,步子不像舞步,沒有慣性流量,哪來什么美感。如果我們把“一綱六目”這個法寶比作雨露,把所有指定步型的舞步比作禾苗,請看,得了雨露的禾苗,長得多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