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舞蹈資訊 精彩視頻 舞蹈種類
現代  國標十項  街舞  民族  芭蕾  踢踏  中國舞  古典舞  爵士  民間舞  當代舞  瑜伽  肚皮  鋼管  韓舞  交誼舞  廣場舞  芭啦芭啦  啦啦隊  健美操 
舞蹈比賽 舞蹈教學 音樂下載 精美圖庫 會員服務
國內資訊  國際資訊  明星檔案  舞蹈前沿  舞蹈評論 
比賽視頻   大賽視頻   積分視頻   會員上傳   表演視頻   教學視頻   彩訪視頻   視頻集錦  明星視頻 
賽事通知   比賽成績   國內賽事   國際賽事   比賽規則   裁判介紹  
教學資料  舞蹈知識  舞蹈名師  舞蹈考級  舞蹈培訓 
拉丁音樂   摩登音樂   表演舞蹈   團體舞蹈   其他音樂   音頻光碟  
積分說明   VIP會員   會員登錄   附近的人   求職招聘   尋找舞伴  

您當前位置:華人舞蹈網_體育舞蹈-體育舞蹈視頻 >> 舞蹈種類 >> 國標十項 >> 國標十項技巧 >> 瀏覽文章

摩登舞基本技巧問答

本站原創 佚名 【字體: 】 2016-2-20 16:05:52 點擊:
摩登舞基本技巧問答

    在國標舞教學、教材里,胯動、腳跡、蹬地、重心,既是使用頻率極高的字眼,又是容易出錯的概念。信息傳遞離不開語言交流,離不開口頭或文字表達。所以,圍繞胯動、腳跡、蹬地、重心這些概念的含義進行正本清源的解讀和探討,對于規范國標舞教學、教材很有意義。希望這一解讀和探討對同道諸位有所裨益。
    一、關于胯動和腳跡
    中腰、橫隔膜、下腹、丹田、底盤、臀,均與胯有關;為了宏觀敘述的方便,往往將它們籠統簡稱為胯部。胯動,即胯部動作,胯部發力。
    胯部,身體舞動力的總源頭所在,生命力總動員的源頭所在。腳力、腿力、地板反彈力、腳底擠壓力等等等等,都來自胯,都離不開胯。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在這里反復強調胯,就是因為太多的人在講這個那個力的時候“忘本”!一旦“忘本”便誤人子弟。 最容易讓人“忘本”的是腳跡、腳跡路線圖。
    腳跡路線圖有沒有用?有。有什么用?提供身體舞動的路線;提供下肢作為輔助工具、身體舞動的路線;提供腳隨胯動、身體舞動的路線。在“腳隨身動胯帶四肢”前提下,腳跡路線圖為我們提供身體舞動的軌跡,提供舞步套路的運動軌跡。相對而言,摩登舞比較容易繪制腳跡路線圖;而拉丁舞卻不容易,這是因為拉丁的領舞與跟舞者各自運動的軌跡不同。
    這就難辦了!因為眾所周知,近身連體共舞的摩登能夠“跟著感覺走”,而遠身聯動共舞的拉丁難以“跟著感覺走”。能夠“跟著感覺走”者容易繪制腳跡圖,難以“跟著感覺走” 者難以繪制腳跡圖。不需要者有圖,需要者卻無圖;這是腳跡路線圖的困惑。
    二、關于胯動和蹬地
    相對于地球運動,必須依靠地球對身體的作用力才能夠發動起來。就是說,需要通過腳下蹬地板,向地板借力來發動身體的舞動。
    舞蹈者的兩只腳應該叫做主力腳和動作腳;不應該叫什么動力腳! “動力腳”顧名思義是提供動力的腳,實際上提供動力的腳應該是主力腳。所以,把動作腳稱為動力腳是概念性錯誤。
  當我們談及“腳帶身”和“身帶腳”的時候,應該首先明確這里所說的腳是哪只腳?是動作腳,而不是主力腳! 若“腳帶身”即動作腳帶身-錯誤! 若“身帶腳”即身帶動作腳-正確!正確的舞動,應該是依靠主力腳腳下蹬地板,即以身體(腰胯)帶動動作腳使身體舞動。
    動作腳與身體舞動關系是什么?是動作腳“后發先至”:首先依靠主力腳蹬地板(或叫排、壓、擠地板),向著舞動的反方向向地板借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此時,地板就會給予你腳(主力腳)一個向著舞動方向的作用力,這個力通過趾、踝、膝一直傳遞到髖關節,使底盤(胯部)舞動起來。如果主力腳不蹬地板,那么身體的舞動也就不可能發生! 
    主力腳腳下蹬地板使身體舞動的時候,動作腳落后于身體的舞動,即動作腳“后發”。身體和動作腳都舞動起來后,誰先到達預定位置?動作腳先到達,即動作腳“先至”。
   “腳在舞動結束時接納身體”就是指動作腳先到達而言,“腳到身到”只是作為結果出現。也就是說,只要以身(胯)帶腳,腳后發而先至,身體的慣性會自動導致“腳到身到”。蹬地-主力腳蹬地,動作腳后發先至。這一過程的實質:腳隨身(胯)動!
    對于動作腳“后發先至”這樣一個全過程,只看見“先至”的結果,而不抓住“后發”這一根本,而且把動作腳和主力腳不加區別地混為一談,必然導出完全錯誤的結論。
    三、關于胯動和重心
    重心,一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對于舞蹈者,幾乎到了“言必稱希臘”的地步,言必稱重心。舞蹈者口口聲聲談重心,時時處處移重心,如果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可悲不可悲?
    關于重心,來自英國皇家教材譯著中有這樣的論述:“舞蹈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體不斷轉換重心問題;轉換重心是任何一個舞蹈者無法回避的基本技術…”“第一個要點是,盡量避免雙腳同時承擔體重,盡可能縮短雙腳同時分擔重心的時間“第二個要點是,熟練運用腳步滾動-人體重心集中點在腳底的移動程序”。第三個要點是,保持腰胯穩定,形成腰為中心的整體重心焦點”(即所謂“空中焦點”)。 
    在諸多教材中這算是最為經典的論述了,可惜這“經典的論述”也沒有直接回答出“重心在哪里?” 至于一些“半桶”師爺對于這一問題的闡釋和發揮,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他(她)自己都說不清。
    重心在哪里?在胯!胯部在哪重心就在哪。轉換重心就是轉換胯部,移動胯部就是移動重心。難道不是嗎?
    重心在哪里?在胯!幾乎處處離不開“胯”,卻沒有一次專門針對“重心”的。筆者從來不把轉換重心作為技巧看待,僅僅作為基本功效果的體現,為什么? 
    重心在哪里?在胯!如果說一門學問能夠作為一種技巧,吃飯睡覺能算技巧嗎?重心轉換如同人吃飯睡覺一樣,幼兒園大班小孩懂得吃飯睡覺,也就本能地懂得掌握重心維持平衡。1 問:擺蕩、傾斜、升降三者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三者之間有什么內在關系?
答:
    1“擺蕩”針對胯部(底盤)而言;“傾斜”針對上身(縱軸)而言;升降針對腳跟(膝蓋)而言。
    2“擺蕩”是指為實現重心流動的胯部角位移轉動。其作用是加大步幅,增強身體舞動,實現空中挪動。動作原理是:腰胯發力同時運用腳掌(反作用)推力。
    3“傾斜”是指上身縱軸線偏離垂直坐標的狀態。其作用是伴隨反身動作,展現人體曲線美的造型。動作原理是:借助擺蕩和反身,并使上身滯后于胯部。
    4升降是指腳跟離開地面、回落地面,伴隨膝蓋的伸直與彎曲的動態過程。其作用是為擺蕩而存在。動作原理:上升--擺蕩的開始,下降--擺蕩的結束。
    5擺蕩、升降是動態過程,傾斜是姿態描述。擺蕩是產生傾斜、升降的原因;傾斜、升降是擺蕩的結果。
    6擺蕩是造成身體舞動、線型流動主要手段;升降為擺蕩而存在,傾斜由擺蕩而生成。
    7不是由擺蕩產生的,故意出現的傾斜,是錯誤的傾斜,丑陋的傾斜。不為擺蕩而存在的,故意出現的升降,是錯誤的升降,丑陋的升降。
    2 反身動作(協調)有什么作用?什么情況(哪4種)下需要反身協調?
    答:
    1什么是反身?反身即上身偏轉。扭秧歌、踢毽子可以找到它的感覺;其作用是以腳隨身動為前提,通過自然協調,保持動態平衡,促進線型流動。 
    2左右旋轉需要反身技巧。這是反身技巧的直接運用。堅持以胯帶動上身下肢,避免用肩,腳不得改變邁步方向。
    3前進后退需要反身技巧。這是反身技巧的間接運用。描述它的關鍵詞是:“相對的動作位置”“上身的不完全旋轉”。 
    4持握姿勢需要反身技巧。使上身稍向左后打開,跟舞者應該讓領舞者右手指感觸到左肩胛的突出,從而實現緊貼。 
    5拉丁的快節奏需要反身。牛仔、恰恰快速移動時,反身有助于倒8字胯部挪動,如果沒有反身協調,很難跟上節奏。
    3 如何理解“對方不存在,心有靈犀通;各跳各的舞,配合默契中”? 
    答:
    1“各跳各的舞”的意思是:各自把自己的動作和舞姿做好,做到位。“只當對方不存在” 的意思是:不要老是顧慮、擔心對方不配合,也不要受對方的牽制和干擾。強調的是雙方都從嚴律己,別無雜念。 
    2雙方都從嚴律己,把動作和舞姿做好,做到位,雙方配合的問題就自然解決了。因為雙方配合的要素,已包含在其中、各自“從嚴律己”中。什么要素?基本功核心-腳隨身動,胯帶四肢。
    3換一個角度講,按照“絕對服從”原則:“動力總源頭來自本人的胯部,雙方之間只是動作信息的互相傳遞;信息傳遞依靠永不變形的手臂抱園握持(以及腹下微貼)”,雙方配合的要素,也包含在其中、各自“從嚴律己”中。
    4“藝術問題中的一些說法,往往為了突出某一方面而采用偏激的措辭”(借用胡宗翰語),各跳各的舞只當對方不存在,就是為了突出自身基本功-胯帶四肢這一核心、不要互相依賴而采用的偏激的措辭。強調的是,只要將自身動作舞姿做好做到位,雙方配合默契自然在其中。
    5對方人體在,不要有依賴;心靈相通處,在于無阻礙。胯動是核心,舞好各自身;默契蘊其內,功到自然成。藝術審美體驗到一定境界,如佛家禪語妙不可言,妙到莫名其妙的地步。此時,固不固定套路固不固定舞伴已經無所謂了。
    1問:為什么重心不應當停留在兩腳(腿)之間?
    答:
    腳隨身動狀態是若危若安的狀態,是處于危險邊緣的狀態,是形成空中焦點的狀態,是身體舞動所需要永遠保持的狀態;而“重心不得停留在兩腳(腿)之間”,恰恰破壞了若危若安的危險邊緣狀態。 
為了恢復這一狀態,必須通過移動重心,由雙腳并立變為單腳獨立。移動重心需要時間。這移動重心的時間,就是耽擱的時間;耽擱多久,舞動的效果就打多少折扣。 
    再說白一點,重心只有停留在單腳單腿,身體才能處于靈活反應的狀態;如果重心在雙腳雙腿之間,移動的瞬間就多出一個程序:先要把重心放到單側。這樣一來,身體無法靈敏地作出反應。
由此可見,兩腳之間停留的時間越短,舞動效果越好。所以,要求我們主觀上盡可能不要將胯部造成的重心,也就是空中焦點,停留在兩腳(腿)之間。 
    至于擺蕩造成的空中瞬間的停留,并非停留在兩腳之間,這個停留實質上仍然是單腳停留。
    2 問:什么是全腳滾動?全腳滾動有什么作用?怎樣實現全腳滾動? 
    答:
    所謂全腳滾動是指腳底從前往后從后往前,像車輪一樣依序漸次接觸地面。從前往后:沿腳尖、腳掌到腳跟;從后往前:沿腳跟、腳掌到腳尖。 
全腳滾動目的:為了高質量實現腳隨身動。所謂高質量腳隨身動,就是每一瞬間身體都處于傾倒的趨勢,危險的邊緣;表現在腳底的運動軌跡上,就是漸次與地面接觸,形成腳底的滾動。 
    只有全腳滾動才能保證腳隨身動的高質量;同理,全腳滾動依靠高質量腳隨身動來實現。二者互為依存,互為因果。 
    所有慢步的前進后退都應當全腳滾動,節奏越慢步幅越大,要求全腳滾動越明顯。至于快節奏的前進后退,因為二者互為因果的關系不突出,對全腳滾動的要求也就忽略不計了。
    3 問:什么是不露痕跡?不露痕跡有什么作用?怎樣實現不露痕跡? 
    答:
    所謂不露痕跡,是指重心轉移過程不露痕跡,其目的是為了使身體舞動的每一個細節的過渡盡可能圓滑,沒有突變。為了達到不露痕跡的境界,要求“下肢三內”:膝蓋內扣,腳底內側著力,腳走內弧線。
    這“三內”能夠最大限度地有效避免雙腳同時承擔體重,同時分擔重心,不留從單腳到雙腳、雙腳到單腳重心交替的痕跡,從而更好地實現腳隨身動,促進身體線型流動,增強身體舞動的流暢性。
    這個話題同“重心不應當停留在兩腳(腿)之間”一脈相承,重心應當永遠保持在單腳單腿;重心在兩腳之間停留的時間越短,舞動效果越好。
需要強調的是,下肢“三內”同樣以“腳隨身動”為前提;不露痕跡是腳隨身動的高境界。
 


0% (0)
0% (10)
 以下是對 [摩登舞基本技巧問答] 的評論,總共:0條評論
友情鏈接
申請鏈接
版權所有 華人舞蹈網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備11005826號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經開二區 郵編:130000
電話: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